突变就在一夜之间,2025年8月23日,东风集团突然宣布退市、岚图汽车独立上市,这种反转让人有点措手不及,港股投资圈瞬间炸开了锅。
风头正劲的岚图汽车成了主角,东风集团却以“私有化退市”这个动作收尾,这种强烈的对立感让人忍不住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谁得利、谁受损,背后算盘打得有多精。
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的业绩表现不理想,公告里写得很明白——净利润只有0.55亿元,同比下滑93%,销量跌到82.39万辆,同比减少14.7%,数字冰冷又扎眼,这显然不是管理层想看到的局面。
偏偏这时候,岚图汽车的数据却亮眼得让人意外,半年累计销量5.61万辆,同比增幅高达84.8%,7月单月交付量突破12135辆,同比暴增102%,环比也连涨六个月,市场的风口,就这样被岚图抓在了手里。
东风集团的公告分两步走,先把岚图股份分派给全体股东,再让岚图直接以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股,同时东风集团股份和武汉投资公司合并完成退市,全程都安排得很紧凑,时间节点卡得死死的。
8月11日,东风H股已经在联交所停牌,8月25日计划恢复买卖,整个操作节奏堪称教科书式的资本运作,公告里一再强调“整合资源”“聚焦新兴产业”,字里行间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新能源赛道的机会不等人。
交易细节也没藏着掖着,总体收购价格10.85港元/股,现金对价6.68港元/股,剩下用岚图股权支付,能看出来,东风是真的想“腾笼换鸟”,把传统燃油车包袱甩掉,轻装上阵拥抱新能源。
这背后藏着中国汽车行业剧烈洗牌的信号,老牌国企被业绩压力逼得必须转型,岚图这样的新势力则趁势上位,资本市场的天平明显向新能源品牌倾斜,传统与新潮的碰撞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台面上。
有意思的是,东风集团官方在公告里反复提到合并的意义,说要“重塑估值”“聚焦主业”,其实就是在讲,老东风的资本价值已经无法完全反映公司的潜力,必须用岚图这样的新平台去重新讲故事。
公告里一句“相比于长期被低估的本公司,新上市平台岚图汽车将拥有体现其业绩和潜力的清晰独立估值”,说得直白点,就是之前东风的盘子太大、太杂,导致市场根本不买账,岚图单飞才能讲出新故事,吸引新钱进来。
从股东角度看,这波操作等于直接切换赛道,未来手里拿的就是岚图的股票,至于原本东风集团剩下的业务,用现金对价一次性结清,大家各取所需,资本回报也算有了交代。
这其实是个两难选择,留下来的,是新能源的希望和增长引擎,被切割出去的,则是传统业务的包袱和不确定性,谁能想到,几十年老企业会用这样决绝的方式做断舍离,现实残酷又让人唏嘘。
放在全球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疯狂内卷,海外新势力和本土品牌抢得不可开交,东风集团不想继续被动挨打,岚图独立上市能打开国际融资通道,品牌影响力和出海速度有望同步提升。
岚图的研发投入也会因此加码,智能驾驶、补能生态这些新风口,只有钱、只有资本才能跟上节奏,不然就只能在淘汰赛里被拍死在沙滩上,现实就是这么冷酷。
这场变局其实早有苗头,2025年7月,岚图单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1-7月累计销量达68263辆,同比暴增88%,这不是偶然,是新能源大潮下品牌自救的必然选择。
资本市场很现实,传统车企如果不能转型,估值只会被越拉越低,东风集团想要反转命运,靠自己已经很难,只能用岚图独立上市这招,给市场和股东一个全新预期。
这场操作看似皆大欢喜,实则充满博弈,东风集团用老资本盘活新业务,岚图则用独立身份冲击高估值,双方各取所需,谁也不亏,但未来能走多远,没人敢打包票。
公告里写得很清楚,合并和分派互为前提,同日或前后实施,节奏紧凑得像一场没有退路的赌博,谁也不愿意拖泥带水,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扑面而来。
说到底,东风集团是在用全部身家押注新能源,岚图则是被时代选中的“种子选手”,资本、政策、市场多重加持下,谁都明白,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但这场战役的终局远未到来,新能源行业变数极多,技术、市场、国际环境随时可能翻盘,岚图能否顶住压力持续增长,东风集团剩余业务能否自我修复,都还是未知数。
从2025年8月23日这天起,港股市场多了一个新能源新势力,少了一个“老字号”传统车企,历史的分水岭,就是这样悄然到来。
资本的选择总是无情,行业的进化也从不拖泥带水,东风的这场自我革命,是危机也是机会,赌注押在岚图身上,成败就在未来几年见分晓。
没什么所谓的绝对赢家,只有不断适应的玩家,新能源的牌局刚刚洗完,谁能笑到2025年之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风云变幻,港股市场的下一个主角会是谁,东风集团和岚图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所有悬念都留在了明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