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抽成有上限,司机订单变少,平台成本压力大

“网约车平台抽成高,司机跑断腿,平台躺着赚钱”,这样的说法在网上一抓一大把。可这事儿,真像网上说的那么简单么?抽成高就等于平台暴利?司机苦就一定是被压榨?我总觉得,有些道理你要细琢磨,越琢磨越发现不对劲。

咱先说说抽成这事儿。

很多人一看到“抽成27%”,直接给平台扣上了黑心资本家的帽子。但这27%到底是个啥?是不是每笔订单都抽27%呢?其实不是。这个数字,它就是个“上限”,跟饭店菜单上标的“人均消费最高价格”差不多,真按那么吃还不得撑挺尸啊?

今年初有个全国车司机调查,抽成中位数是18.8%,绝大多数单子都在18-20%之间,抽成超过25%的那种,在一大摞数据里才冒头——“0.25%”。也就是一千单里才有两三单抽到这么高。

网约车抽成有上限,司机订单变少,平台成本压力大-有驾
网约车抽成有上限,司机订单变少,平台成本压力大-有驾

你再看滴滴自己的数据,2024年全平台订单平均抽成也就14%。那怎么网上动不动就说27%呢?我琢磨着,这多少有点“看谁顺眼就怎么说”的意思。

再举个例子,下雨天、堵车、节假日或平台为调动司机积极性的时候,别说抽成了,平台还会倒贴钱让司机抢单,所谓“负抽成”。那这抽成还真不是死杠杠。

抽成到底是不是利润?很多人心里是这么想的:司机辛苦拉一单,比如赚20块,平台直接抽走5块,一天跑10单,司机100,平台50。网友一算,平台啥都不用干,动动鼠标收钱还不快暴富了?真有这么美?仔细想想,哪有这么容易的美事儿。

现实是,这个抽成其实只是“平台运营的水池子”,根本不是利润。为什么?因为平台还要从这“池子”往外掏钱。你用平台打车,可能会有优惠券、补贴红包、恶劣天气补贴、夜间补贴,有时候司机接单根本赚不到多少,平台还得倒贴。这些钱全是从抽成里出的。再来,技术开发费、服务器、支付安全、保险理赔、客服等等,全是硬成本,也得从这个池子里掏。

我看过有些第三方调研报告,这些运营成本甚至是最大的开销之一。技术这玩意儿,想做得好,光人力一年就不知要烧掉多少。维护一整套智能派单/反作弊/支付系统,不是招俩IT小哥能顶住的。

有人又说了,你说成本大,怎么滴滴、曹操出行这一年还能公布千亿营收?这不是赚翻了吗?你再往下看,比如滴滴,全年营收2068亿,净利润才12.6亿,利润率才0.6%。相当于做了100块钱的生意,最后能剩下不到1块钱。要是想发财,靠这个可比炒股还难。

不信你再查查别的,曹操出行今年亏3.3亿,如祺亏1.2亿。你说抽成高,咋还一直亏钱呢?真是把“暴利”给赔成了“暴亏”,这要是放在别的行业早不干了。

为什么会这样?司机收入不高,真是平台抽成惹的祸吗?其实不全是。

去年平台司机的平均月收入是7623元,在蓝领工种算很不错的,只比外卖员低点。一线城市那些天天上线8小时以上的,能干到月入11557元。可你要问大多数司机为啥觉得日子难,其实是“车多了,单少了”,跟抽成关系没有那么直接。

给你举个例子,广州这地方,2023年9月到2024年5月,网约车数量从9.7万辆增到12.1万辆,注册司机也从12.91万涨到13.85万。可每天的订单呢,从平均14.2单掉到12.2单。司机越来越多,蛋糕却没变大,每个人分到份自然就少了。

这和什么情况最像?就像小区原来有10家饭店,客人能撑起每家。突然来了5家新店,结果吃饭的人就那么多,最后每家都觉得生意不好,其实真怨不着谁。

回头再想,抽成高=平台暴利、司机苦=被压榨,这逻辑到底通不通?我觉得只盯着一个点去骂,反而遮住了对整个行业的理解。平台、司机、乘客都是这个系统链条上的一环。平台太狠司机撑不住,司机一起怨客人也没人用这个服务,乘客图便宜平台赔钱补贴又亏死。这是个三方博弈,每个人都不容易。

那网上为啥天天说“平台赚得多、司机累死”?局内人焦虑,局外人跟着起哄。一出门打车,发现价格比以前贵,就想着平台肯定赚大钱了。看到司机说“今天才跑8单,钱都填油费了”,也觉得肯定是平台黑。但真让这抽成降到个位数,平台立马亏得裤衩都没了,到头来整个平台倒闭,司机也没活干了。

很多人觉得平台不该抽成,司机辛苦就得多拿钱。话是好听,可道理不通。没有平台来撮合,有司机自己开车拉客,都是匿名的,安全谁来管?碰到坑人、逃单、交通事故、服务投诉,谁来兜底?平台抽成就是为这些风险、成本买单,它不是凭空从司机口袋里抢钱去买豪车、做慈善,真有那么暴利门槛早排队去干了。

如果你真把抽成压低到极限,谁还愿意烧钱做这买卖?你让平台亏本支撑全行业,那底线就是大家一起散伙。以前有些“良心招牌”平台,抽成低、服务好,结果也难逃血亏结局。

网约车抽成有上限,司机订单变少,平台成本压力大-有驾

再问一句,咋就没有人呼吁一下让政策限制造价、限制油价、减少乱七八糟的强制保险?这些摊到司机身上的成本,其实比抽成更让人喘不过气。可一提到苦,第一反应总是盯着平台骂几句,仿佛只要平台低头一切就都太平了。真有那么简单么?

最后说到底,这个行业到底谁最苦?其实乘客、司机、平台“三兄弟”,都活得不痛快。平台挣不到钱,司机挣得辛苦,乘客用车还觉得贵。要想三方都舒坦,靠扣帽子、找替罪羊,没用。

行业需要的是理智、是透明,不是单一的发泄和“割谁谁满血”。你说的司机苦,平台苦,乘客也苦,社会就这么多人,各安其位。不会因为某一环节倒下,别的就活得爽起来。翻来覆去,还是那句话:不怕你盯着一个数据死抠,怕就怕不肯多想一步。

但凡你跳出来看一眼,平台抽成高是事实,但更高的其实是成本、补贴、混战的竞争。司机苦是真的,可让司机舒服了,要么涨价要么减少人,乘客受得了吗?最后失控的你争我抢,想舒坦到头来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网约车抽成有上限,司机订单变少,平台成本压力大-有驾

我们都希望身处的行业能多一点阳光,少一点混乱,谁都期待苦尽甘来。可现实不是童话,只有看全了,才不至于被一两句话牵着鼻子走。

网约车抽成有上限,司机订单变少,平台成本压力大-有驾

所以,动辄“平台暴利司机冤”的说法,看着痛快,细想不通。要真解决问题,还得全链条理顺,每个人都得付出点让步。只有这样,行业才能迈过“高抽成低利润司机难”的门槛,大家才有盼头。否则天天吵,换来换去,还是原地打转而已。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