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咱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汽车越来越便宜”?网上一搜,各大品牌集体打折,补贴一波接一波,甚至有些国产车、新能源车的价格都快要崩到地板以下了。可是真正看马路和车市,你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买车的人好像反而少了,4S店都是销售比顾客多,二手车市场也只是偶尔热闹一下。咱们要不要问问自己:为啥车便宜了,人们反而不买单了呢?是不是这笔账,很多人其实算明白了?
先从买车和养车的账本说起。说句实在话,现在家里要是有个15万左右的小轿车,很多人觉得这是标配,但是真正用钱砸进去,才知道这就是个有去无回的“碎钞机”。你自己合计合计,一年光交的保险就是个大项,山寨点的险哪怕就4000块,稍微全点的上6000根本不新鲜。每年再来个一两次大保养,两三千块没跑。油钱呢?这几年油价啥水平大家心里没数?出门一天两趟上下班,周末开个十来公里,以现在的价格,一年油钱嗖嗖地破万——没错,油费逼近1万多。
还别忘了现在哪儿都讲究停车。小区收费一笔,地库一笔,去个商场、医院,再补一笔。算下来一年最少四千,多的六千八千的也不稀罕。洗车、偶尔违个章,车灯坏了修修补补,现在的汽配市场可真不比十年前。每年保守估计,两三万花下去没商量。很多“刚需”车主买车,就是为了家里“更自由”,结果就像网上说的:“买车最大自由是想去哪去哪,最大的不自由,是你不能不养着它。”
那有人说了,以前家里没车,那种羡慕人家有车的感觉你知道吗?但你再看看这几年的公共交通,地铁越修越密,高铁把全国连成一张网。去年我从家门口走到地铁站,再换乘公司门口的低碳巴士,四十五分钟就能到,既不堵,还能坐着补会儿觉。要真自己开车呢?光找车位就能耗一刻钟。尤其是北京上海杭州,这些个一线城市,租个停车位的钱都够你出半个月房租了。更别说机场高铁站,地铁插到楼底下,连最后一公里都不用自己想办法,现在的共享单车、网约车其实已经把很多人的“刚需”全包圆了。
更关键的,是人们的这根筋也慢慢转过弯来了。以前觉得有车就有面子,有房有车结婚才有谈资。现在这一代年轻人,见的世面多了,反倒没那么在意眼珠子里那点虚头巴脑的东西。你想想,外面租辆临停的车,自驾游一个周末,99块钱的那种活动有的是,自由灵活完爆以前的买断式拥有。更夸张的是,我身边不少人,家里有车却一直放着不开,平时出行要么骑小电驴、要么坐地铁,只有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才把车开出去晾两天。
这种消费观的变化,其实挺有意思。究竟是“拥有重要”还是“使用重要”?有多少人买车,其实买的是一种心理安慰,以为能给自己增加安全感。但现在互联网和智能化发达,你随机取用、随时付费,反倒省了闲置成本。一辆车搁在楼底下,一年真能开几次长途?还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多数时间就是擦屁股占车位。
说到车位,那才真是个硬伤。各大城市限牌限号已经不新鲜了,车位动辄几十万一个,一晚上回家早了还能抢个车道末尾的空位,晚了就得围着小区兜圈。公司楼下那是寸土寸金,停车一小时贵过一顿盖浇饭。我也跟着朋友感受过一把,真是“停车难”比“买车难”还离谱。渐渐地,大家明白了,“开车”不是身份,是苦差。车不在于你开多好,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地方停。
你再看有些人,一开始手里有点积蓄,咬牙贷款买车,觉得自己一步登天。两年后呢?月供、保险、保养、停车样样没少,挣钱的速度赶不上车子贬值,最后还没存下钱换新车,破车在手里更没胃口继续砸钱了。试问,图个啥?咱们不是说买车错,关键是生活算账要讲究个“性价比”。
还有一大事实,有些车主其实连车都不怎么用,就是为了“有备无患”。但其实,当身边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大家出行习惯一变,车一下没了存在感。尤其是疫情后,居家办公一兴起,很多人压根就减少了出门次数,买车的“刚需”连根都没了。
咱们说到底,汽车其实早就脱离了“面子投资”,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性消费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车企降价潮越凶,大家却越冷静。消费者不是傻子,大家手里算这笔账,明白“开销远远高于想象”,买车不如用车。买断的是财富,灵活的是选择。
数到最后,汽车的便宜根本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大家对于“拥有”的执念已经变了。一部手机,一个支付宝,一张公交卡,足够支撑所有人的城市生活需求。真到了自驾远游、拼团拼车、短租办事,需要用车的机会,花的不一定比养车贵,还省了不合心意的烦恼。
想想看,家里多一个车,不仅是个出行工具,更多时候是个支出包袱。每个月的开支表一列,吃喝住行样样都能压缩,偏偏“车”这一项是死固定,掏的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没觉得比“有车”带来的自由更划算。
对汽车厂商来说,这种变化其实才是最大的挑战。与其在价格对薄,不如顺应大势拼服务、拼智能、拼体验。消费者最终买不买账,看看的不是车子有多酷,而是你能不能让人家省钱、省心、省力。否则,不管你怎么降价,大家也就是图个看热闹,心思早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再回头想想,社会真正的进步,可能就是这样一种选择能力的提升。你的交通方式、你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自定义。不盲从、不跟风,钱花得更精更值得,这就是智慧和个性的体现。到头来,真正的“自由”,不是非得开自己的车,而是你有能力和判断,选最合适自己的那个出路。面对车市降价潮,很少有人再为面子、为虚荣,给自己加负。买车这件事,越来越像一场理性的数学题——不图热闹,只为生活得舒服、活得明白。
车价再低,算完这笔账,心里那杆秤就明明白白:买不买,真不是钱的事,是你到底想怎么过日子的事。有选择,有自由,有明白,这才是这个时代送给咱们的最大好礼。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