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网上那些“老司机教你用车小妙招”,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坏了菜了,又有人要开始不务正业了。什么加油要挑早上,什么轮胎要换着花样磨,搞得跟修仙渡劫一样,仪式感拉满,最后一年省下来的钱,不够在4S店喝两杯免费咖啡。但今天这篇,典中典,它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吐槽欲。
我们先说第一个,加油的艺术。文章说,要选清晨或者傍晚,因为气温低,汽油密度大,四舍五入等于赚了一个亿。诶,我跟你讲,这个理论就跟相信水逆会影响股价一样,是一种非常赛博的玄学。你为了那零点零零几升的理论差值,五点钟爬起来去加油,油钱是省了,你损失的睡眠质量和被窝的封印,这笔账怎么算?这是一种典型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真正的省油,是换个电车。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一众电车品牌,就是连桌子上的蜡锭都没放过。还在纠结油价?朋友,格局小了。
而且,说油箱不要见底再加,因为有杂质。是是是,理论上没错。但问题是,我作为一个现代中年人,能记住去加油就不错了,你还让我掐着点算着余量去?我的油箱见底,那不是我想让它见底,是生活和工作已经把我压榨到了极限,油箱只是我精神状态的一个物理投射。再说了,现在哪个车没有汽油滤芯?那玩意儿是干嘛的?摆设吗?如果一个现代汽车的发动机,能被油箱底部这点所谓的杂质干趴下,那它就不是工业垃圾,它是在对整个现代工业文明进行行为艺术嘲讽。那个铁心脏,没那么脆弱。
然后是轮胎养护,什么定期检查胎压,什么一万公里换位。这些话,4S店的销售顾问和售后接待,说得比我都溜。他们恨不得你天天来检查,最好当场就给你发现点“安全隐患”,然后让你换掉这四个胶皮疙瘩。胎压?现在哪个车没胎压监测?灯亮了,响了,你自然会去管。至于换位,是为了磨损均匀。逻辑没错,但执行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上次换位,修理厂的小哥直接把我的轮毂给我刮花了,那心情,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为了延长那点理论上的轮胎寿命,去赌现实世界里的草台班子操作,这笔买卖,我个人觉得,悬。真正的轮胎安全,不在于你换不换位,而在于你开车别猛踩猛刹,别把马路当秋名山。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轮胎安全的关键不在换位,在心态。
接着聊车内异味。活性炭包,柚子皮,橘子皮。我愿称之为“车内三大心理安慰剂”。你车里要真有点挥之不去的味儿,比如不小心撒了半杯奶茶在地毯上,你放一车皮的柚子,最后收获的也只是“奶茶味柚子”这种生化武器。讲个真事,我以前有个同事,能在密封的车里吃榴莲。那种场景,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跟他讲放几个炭包试试?他可能会觉得你在侮辱榴莲的尊严。烦死了,真的!这些东西只能对付最轻微的异味,本质上是一种嗅觉遮蔽。真正根除异味,要么是专业的臭氧消毒,要么就是把产生异味的源头物理清除。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点破事儿说得太玄乎了,好像炼丹一样。但你别说,还真有点那个味道。说到底,别用劣质香水才是真理,那玩意儿比异味本身更恐怖。
最后,自己动手清理空调。这个,我得稍微收回我刚才的嘲讽。这个,确实能省钱,而且效果不错。但是,但是!这里面的坑,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首先,你得买对空调清洗剂,买错了,或者买到劣假的,喷进去,那味道,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电疗室都没这么上头。其次,你得找准进风口,很多人对着中控台一顿猛喷,最后把车机电路搞短路了,那乐子就大了。本来想省二百,最后修了两千。这就是典型的“发疯式”省钱。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看,这些所谓的冷门技巧,很多时候都像压缩毛巾,看起来很美,一泡水就发现,哦,就这么回事儿。它们提供了一种“我很懂车,我能掌控一切”的幻觉。但现实是,车就是一个消耗品,一个工具。它服务于你,而不是反过来,让你成为它的奴隶,每天战战兢兢地伺候着。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聊省油技巧,他会觉得你在冒犯他。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机械养护,他会跟你聊OTA和自动驾驶的未来。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些所谓的技巧,在信仰面前,一文不值。
说到底,最好的用车技巧是什么?是买一份靠谱的保险,然后把这些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们普通人,开车就好好开,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有那研究加油密度的工夫,多跑两单活儿,或者多陪陪家人,不比啥都强?当然,如果你真的享受这种自己动手的乐趣,那就当我没说。毕竟,折腾本身,也是一种快乐。但如果你只是为了省钱,那我劝你,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而不是在后厨研究怎么偷点盐。换句话说,最好的用车省钱技巧就是,卖了车,去坐地铁。你看,我这个结论是不是非常不讲道理,但又让你无法反驳?对,就是这个味儿。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