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大限已到……通用汽车要求2000家中国供应商“搬家”,是真为了安全,还是在掩盖更大的窟窿?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给作者一个关注吧!下次更新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咯~感谢喜爱,继续努力!

---

2025年,汽车圈这事儿闹得挺大,通用汽车(GM)这老牌巨头,突然干了件大事。

它对着在中国大陆的2000多家供应商说,限你们在2027年之前,把供应链全都给我搬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去。

2027年大限已到……通用汽车要求2000家中国供应商“搬家”,是真为了安全,还是在掩盖更大的窟窿?-有驾

通用汽车这手够狠的,这是真要“去中国化”,还是另有盘算?

01

这消息一出来,确实让不少人惊了一下。

通用汽车,这可不是小角色,是美国汽车界的百年招牌之一。

这次它直接下了个“通牒”,涉及的供应商数量,据媒体报道,高达2000家。

时间点卡在2027年。

意思很明白,就是不想再从中国大陆买东西了,或者说,不想把鸡蛋都放在这一个篮子里。

02

通用汽车给出的理由,听起来也挺“高大上”。

它宣称,这么做是为了“提升供应链韧性”。

啥叫韧性?

说白了,就是怕万一哪天这边供应不上了,它那边就得停产。

它还提到,要规避那个特朗普时期留下来的关税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冲击。

听起来,好像是为了长远考虑,是为了安全,是为了不受制于人。

这逻辑,表面上似乎没啥毛病。

03

但咱坐下来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它真的靠谱吗?

或者说,通用汽车这葫芦里,卖的真是它说的那种药?

咱们先不谈别的,就说说这个“转移”的可行性。

2025年了,造车,这可不是搭积木,也不是做衣服。

汽车供应链是目前全世界最复杂、最精密、也最庞大的工业体系之一。

这可不是“之一”,基本就是“最”。

一辆车几万个零件,一个螺丝钉、一个芯片、一块玻璃、一个座椅,背后都是一长串的产业协同。

04

通用汽车说,转移...那问题来了,往哪儿转呢?

环顾全球,看看东南亚?

看看拉美?

甚至是印度?

这些地方,你让他们在短短几年内,建立起一个像中国大陆这样完整的、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生态...

这得花多少钱?

这得花多少时间?

更要命的是,成本控制、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反应速度...这些地方跟中国大陆比,那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05

中国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建成了现在这个什么都能造、什么都造得快、什么都造得便宜,而且质量还越来越好的“世界工厂”。

2027年大限已到……通用汽车要求2000家中国供应商“搬家”,是真为了安全,还是在掩盖更大的窟窿?-有驾

这个生态系统,不只是厂房和工人。

它包括了高效的物流、海量的熟练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反应极快的配套厂家(你今天提需求,明天可能样品就出来了)、甚至是稳定到变态的电网供应...

2027年大限已到……通用汽车要求2000家中国供应商“搬家”,是真为了安全,还是在掩盖更大的窟窿?-有驾

这些东西,是拿钱能“砸”出来的吗?

短期内,根本不可能。

06

所以,通用汽车如果真铁了心要转,那它就得做好一个心理准备:

它的生产制造成本,绝对会“大幅增加”。

这可不是我瞎猜的,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现在本来卖车就难,竞争这么激烈,你再把成本抬上去。

你那车还怎么卖?

价格还有没有竞争力?

这笔账,通用汽车的会计们,真的算清楚了吗?

07

再说了,它那个理由--规避关税和不确定性。

咱就说关税这事儿。

特朗普加征关税都好几年了,中美之间掰手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结果呢?

中国大陆的零部件出口,受到根本性影响了吗?

好像并没有吧。

供应依然畅通无阻,要啥有啥。

全世界的车企,不都还在用着中国供应链造车,然后卖到全世界吗?

08

咱举个最明显的例子--特斯拉。

马斯克那是什么人?精明到骨子里了。

他怎么不嚷嚷着要把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供应链搬走呢?

他反而在加码。

为啥?

因为上海工厂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质量最好。

马斯克门儿清,在商言商,哪儿的供应链最好用、最有效率、成本最低,资本的选择是诚实的。

09

有特斯拉这个“反面教材”摆在这儿,通用汽车这个“供应链风险”的理由,总感觉有点站不住脚。

更像是个借口,而不是真正的原因。

它好像是在刻意回避什么。

10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这个“供应链转移”,既不现实(成本太高),理由也挺牵强(特斯拉都不怕)...

那通用汽车到底在折腾个什么劲儿?

这事儿吧,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咱得看看通用汽车自己现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家里出了啥事,才让它做出这种在外人看来有点“病急乱投医”的举动。

11

咱不看别的,就看数据。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我刚查了一下,这数据可有点“惨淡”。

先看财务数据,也就是挣了多少钱。

2024年之前,通用汽车一年好歹也能赚个100亿美元左右。

到了2024年,直接掉到了60亿美元。

预计2025年,也就80亿美元上下。

这是在干嘛?这是在坐滑梯啊,利润在刷刷往下掉。

12

再看一个更刺激的--市值。

市值是啥?就是市场认为你这家公司未来值多少钱。

截止到2025年11月12号(这是媒体报道的时间点),通用汽车的市值大概是660亿美元。

它的老对手,福特汽车,更惨,约530亿美元。

这两家美国汽车的百年老店加起来,也就1100多亿美元。

13

可你再看看同为美国本土企业的特斯拉...市值多少?

1.5万亿美元!

(注意:这个1.5万亿是源引自报道的数据,虽然特斯拉市值波动大,但这个对比关系是关键)。

一个特斯拉,等于十几个通用加福特。

这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背后说明什么?说明全球的投资者,根本不看好这些传统美系车企的未来。

他们宁愿把钱砸给特斯拉,也不愿意相信通用和福特能有什么翻盘的希望。

14

这,恐怕才是通用汽车摆在面前的最大危机。

哪儿是什么供应链风险啊...

它自己的“命”都快保不住了。

它不是怕“未来”的风险,它是怕“现在”就活不下去了。

15

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

通用汽车真正的危机,不是外在的,全是内伤。

它嚷嚷着要“去中国化”,要转移供应链,我寻思着,这不就是典型的“避重就轻”吗?

它在试图用一个外部的、听起来很“政治正确”的动作,来掩盖它内部已经一地鸡毛的真正困境。

16

我觉的吧,至少有四个方面,已经快要了它的命了。

这四大危机,个个致命。

不解决这些,它就算把供应链搬到月球上去,也救不了它。

17

第一个,也是最要命的:中国市场失守。

现在做生意,尤其是做汽车生意,有句话叫“得中国者得天下”。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汽车销量大概7000万辆。

你猜中国市场贡献了多少?

2400万辆!

占比35%,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

18

这是个什么概念?

美国市场呢?

同期只有1200万辆...连中国市场的一半都不到。

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想当“全球龙头”的车企,守住中国市场是必须的,是没得商量的必选项。

这里是全球最大、竞争最激烈、也是增长最快的战场。

19

一旦丢了中国这个核心增长引擎,基本就等于告别牌桌了。

你连最大的蛋糕都吃不到了,你还谈什么未来?

可通用汽车这几年在中国市场干了啥?

它的占有率,那是“持续下滑”。

20

想想当年,别克(Buick)在中国是什么地位?那是“官车”的代名词之一,是身份的象征。

雪佛兰(Chevrolet)也曾经是年轻人的热门选择。

凯迪拉克(Cadillac)更是二线豪华的扛把子。

现在呢?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正在从当年风光无限的主流玩家,逐渐“边缘化”。

被谁挤走的?

被特斯拉,被比亚迪,被蔚来、理想、小鹏,被一大堆中国本土的新能源品牌挤走的。

21

这可不是小问题,这不是损失一点销量那么简单。

这是足以影响全局的“战略性危机”。

最大的市场你玩不转了,你的规模上不去,你的利润上不去,你拿什么去投入研发?

拿什么去打下一场战争?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22

第二个危机:电动化转型,慢得像蜗牛。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汽车产业的未来是电动化。

这个浪潮已经不是“可能”,是“既成事实”。

你看连丰田、本田这种一向保守,死抱着混动不放的日本车企,现在都慌了,都开始加速拥抱新能源。

丰田章男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地在推电动车。

23

可通用和福特这些传统美系车企呢?

受美国国内那些保守政策的影响,在电动化转型上,那叫一个动作迟缓、投入不足。

它们还在重仓那些喝油的燃油车。

我不是说燃油车明天就没了,但你不能把所有宝都压在过去啊。

未来是电动的,这是阳关大道,你非要在燃油车那座独木桥上走到黑?

24

通用也搞了个电动化平台,叫“奥特能”(Ultium)。

这平台吹了很久,说是花了多少多少亿美金研发的,有多牛多厉害。

结果呢?

基于这个平台推出的电动车型,比如凯迪拉克的锐歌(Lyriq),卖得怎么样?

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它自己的美国老家,销量都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完全没有核心竞争力。

25

在中国市场,它的电动车跟特斯拉、跟中国那堆“蔚小理”和比亚迪一比...

无论是在智能化、续航、还是性价比上,基本都被按在地上摩擦。

根本跟不上人家更新迭代的节奏。

眼睁睁地被人家甩在身后,连尾灯都快看不见了。

还在用昨天的技术,去打明天的战争,这不输才怪了。

26

第三个危机:自动驾驶布局,几乎等于躺平。

咱再回头看看特斯拉为啥值1.5万亿美元(在那个报道时间点)?

真是因为它那几款车造得好?

不全是。

马斯克自己都说了,特斯拉本质上是在生产“机器人”。

自动驾驶、FSD(Full Self-Driving)、人形机器人...这些才是特斯拉未来的核心增长点。

2027年大限已到……通用汽车要求2000家中国供应商“搬家”,是真为了安全,还是在掩盖更大的窟窿?-有驾

27

说白了,特斯拉卖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卖的是一个“智能终端”。

它卖的是“未来”的想象空间。

现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已经成了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赛道。

这是下半场。

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就是智能化。

28

你再看通用汽车...它在干嘛?

它也有自动驾驶部门,叫Cruise。

但Cruise这几年也是磕磕绊绊,在美国的测试还出了不少事,导致运营都暂停了。

它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只能用“缓慢”来形容。

管你是美国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它拿出来的东西,跟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差得远呢。

29

电动化,是汽车的“身体”革命。

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是汽车的“大脑”革命。

通用汽车可好,身体没跟上(电动化慢),大脑也落后了(智能化不行)。

在这两个最大的未来方向上“双重落后”,它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技术的话语权。

你没有新技术,你凭什么让投资者相信你还有未来?

30

第四个危机:产品设计,保守得像上个世纪。

这可能是最直观的一点,是消费者用眼睛就能看出来的。

通用汽车在华的主力品牌,高端的凯迪拉克、中端的别克、经济型的雪佛兰...

你看看它们这几年的车型,那个外观设计,那个内饰...

说句不客气的,真是鲜有革新,风格陈旧。

31

尤其是那个内饰。

2025年了,中国的新势力车企,哪个不是大屏幕、哪个不是智能座舱、哪个不是语音控制?

恨不得把“大彩电”和“沙发”都给你搬进车里。

内饰设计一个比一个简约,一个比一个有科技感。

32

你再看通用的车...

很多车型那个内饰,简直活在上个世纪。

还是密密麻麻的实体按键,还是那个老气横秋的木纹装饰(或者假木纹)。

车机系统卡得要命,语音助手基本等于“智障”。

33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要的是这种符合新审美的产品。

他们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长大的一代。

他们要的是高科技配置、是时尚的设计、是“智能”的体验。

结果通用拿出来的东西,还是一股“老干部”风。

这种设计理念,明显是落后于潮流了,跟消费者的需求完全脱节。

车都不好看了,凭啥让人家掏钱买你啊?

这又是一个硬伤。

34

而且吧,我发现福特汽车,跟通用汽车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一样的转型慢、一样的在中国市场卖不动、一样的设计老土。

这两难兄难弟,真是病都生到一块儿去了。

35

特朗普政府当年搞那个关税,说是要保护本土的汽车企业。

但现在看,有啥用呢?

行业竞争,核心终究是看你自己的实力。

你自己的产品不行,技术不行,战略不行...就算给你修再高的墙,把你保护起来,你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消费者不买账,你关税加到天上去也没用。

36

如果这些传统车企,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

不在市场布局(尤其是中国市场)、技术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创新(设计)上赶紧“刮骨疗毒”...

2027年大限已到……通用汽车要求2000家中国供应商“搬家”,是真为了安全,还是在掩盖更大的窟窿?-有驾

那它们未来的市场地位,真是岌岌可危。

它们不是在跟特斯拉和中国新势力竞争,它们是在跟“时代”竞争。

37

所以,咱再回过头来看通用汽车这个“供应链转移”的骚操作。

这哪儿是什么深思熟虑的战略啊...

这分明就是“避重就轻”的权宜之计。

是“病急乱投医”的无奈之举。

38

自己核心的毛病--车卖不出去、技术跟不上、设计没人爱--它不敢治,或者说没能力治。

这些问题太难了,需要壮士断腕,需要巨额投入,还需要时间。

通用汽车,它等不及了。

它的利润在下滑,它的股东在看。

39

它必须做点什么,来“显得”自己很努力,来“显得”自己有在应对风险。

于是,它就瞄准了供应链。

拿“去中国化”这个话题来做文章。

这不就是典型的转移视线吗?

40

好像在跟它的投资者和美国国内的保守派说:

“你们看,我努力了啊!我在‘去风险’了啊!我把供应链搬走了!我很安全!”

但这有用吗?

这根本是南辕北辙。

41

这就好像一个学生,考试门门不及格。

他不去找老师补课、不去熬夜刷题、不去反思自己为什么学不会...

反倒是天天抱怨说自己的笔不好用,非要换个铅笔厂,说换了笔就能考第一了。

这不是很滑稽吗?

42

你把全球的供应商都换一遍,就能解决你电动车没人买的问题了?

就能解决你自动驾驶落后的问题了?

就能让你那“上个世纪”的内饰变得时髦了?

根本不可能嘛。

43

这场供应链的折腾,或许只是通用汽车衰退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它要是不赶紧解决自己那四个要命的“内伤”。

不真正拿出勇气和魄力去改革,去拥抱这个已经变了的时代...

那它这条衰退的路,恐怕是很难逆转了。

这个“去中国化”的决定,搞不好非但不能救命,反而会因为它增加了巨额的制造成本,成了压垮这头百年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2027年大限已到……通用汽车要求2000家中国供应商“搬家”,是真为了安全,还是在掩盖更大的窟窿?-有驾

44

这事儿吧,说到底,通用汽车就像一个曾经的武林高手,武功盖世。

但时代变了,大家开始玩“火枪”了(电动化和智能化)。

它还抱着自己的“老拳谱”(燃油车)不放,打不过了,就开始抱怨说自己脚下的“鞋”(供应链)不合脚。

这能解决问题吗?

它最该换的,不是鞋,是脑子。

45

这出“转移”大戏,最终会怎么收场,咱们拭目以待。

但对那2000家中国供应商来说,这可不是演戏。

这是实实在在的考验。

2027年,这个时间点,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话说回来,这也未必是坏事。

能逼着这些供应商加速升级,去开拓更多的客户,不再依赖某一家车企。

毕竟,把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总归是不踏实的。

通用汽车这波操作,也算是给大家提了个醒吧。

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你停下来,别人可不会等你。

---

创作声明:

本故事来源:【《通用汽车下狠手:要求全球供应商“去中国化”!美企撤离潮要来了》等公开媒体报道】,本文依据公开报道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观点表达,所有事实描述都有据可查。文中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