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重庆首富尹明善的力帆汽车又变脸?吉利接手几年又要转手?

曾经的重庆首富尹明善打造的力帆汽车帝国,在 2025 年以 “千里科技” 之名完成第三次身份转换。这家 1992 年诞生的摩企巨头,历经破产重整、吉利入主,如今又在 AI 浪潮中转向新赛道。

但 1 月产销快报显示,其汽车销量同比下滑 43.27%,新能源汽车却逆势增长 31.01%,这种分裂的业绩背后,是传统车企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突围。

原重庆首富尹明善的力帆汽车又变脸?吉利接手几年又要转手?-有驾

回溯力帆的辉煌时刻,1992 年尹明善在重庆的小车间里组装出第一台摩托车发动机,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力帆迅速成为行业翘楚。

2003 年进军汽车领域后,更是一度坐上国产汽车出口头把交椅,2010 年以 “A 股首家民企整车上市公司” 身份登陆资本市场,尹明善也因此登顶重庆首富,当时年营收突破百亿元,乘用车销售收入达 62.97 亿元,占比超六成,风头无两。

2013 年力帆高调宣布进军新能源,比 “蔚小理” 起步还早,次年豪掷 22 亿元在河南投建电动车项目,计划达产后形成 50 亿元产值,此时的力帆似乎已抢占新能源赛道先机。

2015 年后力帆业绩起伏不定,2016 年扣非净利润首现亏损,直至 2020 年彻底崩盘 —— 全年销量仅 2000 多辆,因供应商申请破产进入重整阶段。究其原因,新能源战略执行的摇摆是关键,既未像比亚迪那样深耕技术,也没能抓住政策红利扩大市场份额,在传统燃油车下滑与新能源发力不足的双重挤压下,曾经的 “摩托大王” 陷入绝境。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街头跑的力帆轿车?那些贴着 “性价比之王” 标签的车型,最终没能抵挡住市场竞争的洪流。

2020 年 12 月,在重庆政府与吉利集团主导下,力帆完成破产重整,满江红基金(吉利系主导)和重庆两江产投成为战略投资者。

原重庆首富尹明善的力帆汽车又变脸?吉利接手几年又要转手?-有驾

2021 年力帆更名为力帆科技,吉利系高管入驻,将业务重心转向换电市场和 B 端市场,推出枫叶和睿蓝两个换电品牌。2022 年吉利通过增资扩股实现 52% 绝对控股,当年力帆科技营收同比增长 117.59%,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似乎迎来转机。但好景不长,2023 年营收同比下滑 21.79%,扣非净利润再度亏损,市场对两个新品牌反响平平,全年销量仅 5.91 万辆。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叶正平指出,吉利对力帆的整合属于 “资产盘活” 模式,看中的是生产资质、基地和重庆的地理位置优势,力帆本质上成了吉利版图中的 “代工厂”,缺乏独立灵魂。

一位力帆前高管直言:“地方政府希望吉利注入车型拉动产业,但吉利没实际注入资源,睿蓝表现不好,汽车企业发展终究要靠产品力”。这种 “输血不造血” 的模式,让力帆在吉利入主后虽活了下来,却没能真正复兴。

2024 年力帆迎来第三次转折。7 月,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旗下企业以 24.3 亿元受让吉利 19.91% 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10 月印奇上任董事长。2025 年 2 月,力帆科技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引入多名 AI 背景高管,宣布向 “AI + 车” 转型,聚焦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战略路径调整为 “双轮驱动,双化牵引”—— 终端业务涵盖摩托、汽车,科技业务主攻 AI 技术,同时推进 AI 化和国际化。重庆本地零部件供应商感慨:“力帆的‘脑子’真的换了”。

这次转型能否成功?从数据看,2025 年 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1.01%,显示转型初步见效,但整体销量仍大幅下滑,说明市场基础依然薄弱。叶正平认为:“千里科技找到了符合产业趋势又有专业领军人物的方向,这条路虽难但方向对了”。

但 AI 转型需要巨额投入,对于刚走出困境的企业而言压力不小,如何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发展,成为印奇团队面临的首要难题。

力帆的三次变脸,折射出中国汽车业的剧烈变革。从摩托车到传统汽车,从新能源转型到 AI + 车,每一次转向都紧跟时代步伐,却总在执行中错失良机。

原重庆首富尹明善的力帆汽车又变脸?吉利接手几年又要转手?-有驾

尹明善时代的力帆输在战略摇摆,吉利时代输在资源整合不力,如今的千里科技能否凭借 AI 实现逆袭?这不仅取决于技术路线,更考验团队能否弥补过去的短板 —— 产品力不足、品牌影响力弱、渠道建设滞后等问题,都不是换个名字就能解决的。

对比同期起步的比亚迪,力帆的兴衰更具警示意义。同样从传统制造业转型新能源,比亚迪凭借技术深耕成为全球巨头,而力帆多次转型却始终未能建立核心优势。

这提醒所有传统车企:转型不是简单换赛道,而是要在新领域建立真正的竞争力。你觉得传统车企转型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是技术研发、资金实力还是管理理念?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在 2030 年突破万亿,这为转型中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赛道火热意味着竞争更激烈,百度、华为、特斯拉等巨头已占据先机,千里科技能否杀出重围?其优势在于制造基础和重庆的产业集群,若能将 AI 技术与现有制造能力有效结合,或许能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

从力帆到千里科技,从摩托车大王到 AI 汽车新兵,这家企业的每一次转身都牵动着中国汽车业的神经。它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不断的调整与适应。

对于更多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力帆的三次变脸提供了宝贵经验:转型既要顺势而为,更要沉下心来打造核心能力,否则再多次转身也只能在原地打转。

原重庆首富尹明善的力帆汽车又变脸?吉利接手几年又要转手?-有驾

如今的千里科技,站在新的起跑线上。AI 浪潮能否成为它的救命稻草?市场将给出答案。但无论结果如何,力帆的变迁史都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记录着民营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挣扎,也见证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艰难与希望。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双重革命下,还有多少传统车企在经历类似的蜕变?

又有多少能像千里科技这样,在绝境中寻找新的生机?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共同书写中国汽车业的未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