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李斌搞成这样,那高速换电站简直成了“蔚来宝座”,我就搞不明白,电动车补能未必就是好事,反而像个死路一条的路啊。你想啊,第一,换电站铺得越多,意味着你车只能用蔚来的换电网络,其他品牌想插一脚都难。对吧?我查了一下,资料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国内高速上的换电站刚刚突破千座,平均每180公里就有一座,感觉还行?但实际上,这覆盖范围连个电池续航的保护伞都不算。因为绝大多数高速路段,尤其偏远地段,根本没有换电站,开高速跑长途,本身就一个大问题。
更别提,这种换电模式成本高,盈利难。路透社报道,建设一个换电站投入高达千万,平均日 dispensing 量也有限,一天能替换几百个电池就不错了,反正高速充电站都难赚钱,何况换电站。你说,蔚来扔大把钱铺这个“宝塔”,到底为啥?他们自己说是要“打造智慧换电生态”,可是你真正拆开看看,除了占地大、投资高、运营充满不确定性,还是没有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型。换句话说,投资回报,几乎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我觉得很奇怪,别的车企都在走充电路线,像特斯拉、比亚迪,偏偏蔚来偏要搞换电,为什么?这策略做得像个赌注。其实早在几年前,有调研指出,换电模式的弊端其实比想象中要多,不止成本高,设备维护难,电池标准化问题还差点要闹出“互换不兼容”的笑话。当年手机那会儿,手机换电池每次都得一堆工具,现在换个电池还要充数码营业厅,换电难不难想象?更别提用户的心态问题,有人期待一键换电,但大部分用户还是觉得这操作繁琐。
而且,你会发现,除了蔚来支撑这个“换电模式”,还能支持其它品牌电池互换吗?答案基本是“不能”。市场调研指出,这个行业内部的“互通互换”根本难以实现标准化,这就造就了这个死局。换电其实就像那种“如果没有标准,死路一条”的事情。不像传统加油站,油品可以统一,但电池的不同厂商差异大,用户还要担心电池兼容性。
我还记得去年,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搞换电像个空中楼阁,真的只有蔚来自己能幸存。”原因就是,其他品牌不可能支持这种高投资高风险的死局。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除了蔚来,看不到哪个车企真愿意大规模布局换电,甚至有人觉得,撑不了两年,这个概念就要被市场淘汰。你想想,一万座换电站也无法覆盖高速网,带来的实际效益有限,反而会成为沉没成本。
这个“换电”搞多了,反倒透露出个问题:不是说新能源是环保、便利,结果搞成了一个巨大的投资黑洞。更荒唐的是,蔚来自己又在宣传“换电能带来巨大财富”,但从普通用户角度看,换电站如果盈利亏损都不清楚,纯粹靠补贴、补贴再补贴,真能撑多久?他们自己可能也知道,撑不了多久。
你不觉得挺讽刺的,蔚来把换电模式作为突破点,却忽视了它的根本问题——可持续性。难道真有人相信,靠“换电”就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我倒觉得,除了蔚来自己能用起来,别的车企甚至大陆也没人愿意跟着掉坑里。换电就像早期手机换电池那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阻碍。
我总在想,为什么这件事就像个死结,拼命投资却看不到未来。你说,如果一个行业一开始就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真正解决电池的兼容性问题,死路一条不是很明显吗?还是有人赌这个死局会变成未来的王道?我就想知道,有多少潜在用户会为“换电”买单,真正的市场需求又在哪里。
反正看得出来,蔚来不只是造车那么简单,搞换电其实是个“为自己铺跑道”的战略。问题是,这个跑道能跑多远?还是说,到大家都发现,换电这个裤裆里装炮的主意,压根撑不到真正成熟?我倒是希望有人能给我解释清楚,为什么还会有人死磕这个“死路一条”的死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