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车出来,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问一句:这车有啥新玩意?这次深蓝S07一出来,我就忍不住琢磨,这些所谓的“配置升级”,到底是真有用,还是厂家又整了几个新噱头出来割韭菜?
先说说外观,双色车身、后排隐私玻璃、贯穿式尾灯、机械门把手,还有全景天窗,这些词看着都很诱人。但老实说,这些东西放在去年,几乎没几个是有新鲜感的。双色车身嘛,好看是好看,确实能多点潮流元素,往街上一放,回头率肯定比纯色高。但真要说作用,就是显得“我不一样”。可是你想想,买车最终拼的是啥?是这个车涂了两种颜色就能开得更快还是更省油吗?恐怕还不至于吧。
再说这个后排隐私玻璃。很多人觉得这是豪车专属,低调中透着神秘感,其实在国内大多数人买这配置,就是图个“遮丑”——后座放点杂物,或者谁不想让外人扒着看家里成员,都好理解。但大家没细想过没,隐私玻璃带得来的安全感,到底有多少是真的?你要是碰到有心人,这点玻璃根本挡不住别人的窥探欲。倒是真热的时候,隐私玻璃能稍微挡点光,但现在大热天,谁家不是贴膜+全景天窗两手抓?太阳晒得跟炼丹似的,你全景天窗到底开不开,还是纯粹当一个标配证明“我懂享受”?
说到贯穿式尾灯,这玩意从前两年被比亚迪掀起来之后,现在满大街都是,仿佛成了所有新车的“硬指标”。你要问我实际用途嘛,除了晚上亮起来能让尾巴更有存在感以外,还真没啥大用。现在开车人素质都挺高,没几个人专门盯后面的灯型看你的身份。只能说,这是一种消费心理的满足:买点炫酷小细节,心里安慰自己“我也懂点设计”。
机械门把手这个事,倒是接地气。之前一阵子流行那种隐藏式、半自动弹出的门把手,官方话术说空气动力学更好,看着更有科技感。但你看看,有几个车主不会在冬天发现“弹不出来”、手一滑抠半天?还是传统机械门把手,虽然看着没那么好看,但用起来踏实、不出幺蛾子。这里头,多少有点厂家“回归初心”的意思,学会了给老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东西。
说完外表,咱说说尺寸和空间。4750/1930/1625,轴距2900mm,咋看都是今天中型SUV的基本盘。轴距大一点,后排“葛优瘫”有地折腾。但你要真讲空间,国内消费者诉求永远是:大得有用,配置得丰富。全景天窗和双层隔音玻璃,讲真,要不是厂商一厢情愿“塞配置”,没多少人在选车时会拿这些做决定。尤其全景天窗,东北的冬天谁敢用?南方的夏天晒得你连玻璃都不敢碰。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大家就看一眼“一片天”,大部分时间全靠窗帘拉着。
再说内饰,这一套律动音响氛围灯、星河中控氛围灯,听着名字都玄乎。实际体验呢,夜里开车时候能映个好气氛,但白天有什么用?而且厂商总喜欢拿“灯光科技感”来证明自己很懂年轻人,现实是95%的车主把灯调暗,一年亮不了几回。你还别说,现在年轻人讲究一切有“仪式感”,坐进车里蓝光闪烁,能让人觉得不像进了“面包车”。
而新加入的配色、音响扬声器,甚至是“变成机械门把手”,都是在绞尽脑汁找突破口。其实归根到底就一句话:所有的新意都是老套路上的加码。厂家琢磨的不是你用不用得上,而是“我没有你没法挑我,我有你可能就冲动消费了”。
车控系统的升级确实是现在的卖点,什么15.6英寸屏幕、55英寸AR-HUD,外加高通第三代舱芯片,这一大堆高科技听上去都挺新鲜。尤其加入了那么多娱乐App、人脸识别、语音精灵,想的就是“你不光得开得起这车,还得会玩这车”。但实话实说,大屏幕用着确实爽,能把导航、视频、各种设定都集成进来。但你再想一下,我们买车是开还是玩?车上的软件越复杂,是不是有些人反而就更分心?尤其在开车过程里,注意力离屏幕近了,和道路安全就远了。最有意思的是这么大一块屏幕和20个扬声器杜比音响,真有多少人在车里开演唱会?倒是音响一响,一家子吵个翻天。
再说座椅“零重力按摩”,这点以前只有豪华品牌敢往车里下本钱。现在这配置一步步下放到20万以内,表面看“卷配置”是好事。可真有多少人天天用着按摩?有时还不如一个舒服的座椅靠背来得挺实在。能躺120度,确实适合高速停车打个盹……可你想没想,这玩意跟你真正的消费需求关联度到底有多少?
说到重点还是辅助驾驶,把华为乾崑ADS SE吹上天,说是高速领航、城市拥堵、各种记忆泊车……这些听着都是大势所趋。但摆出来让人思考:你是想让这车开着更“懒”还是更“安全”?辅助系统再多,也得依赖驾驶员会不会用,敢不敢用。现在路况复杂不是靠技术全能兜底的,有些事,人和机器都得心里有数,否则辅助变成添乱。各种“黑科技”把车从交通工具变成电子产品,但你真正开着的时候,有几次用到记忆泊车?大多数人图的还是操作简单、省点力,不图花里胡哨。
动力方面,纯电和增程两手准备,这也算是现如今新能源车的基本操作。增程器就是“油电结合”,官方能吹的就是“无续航焦虑”。但核心就在于:一台车顶配只能跑550公里纯电,增程模式能拉到1320公里,听起来很牛,但你平时多少人真是一口气开这么远?大多数城市通勤,天天充电或加油,根本感受不到“续航极限”;而去远方也有充电桩铺天盖地。厂商把各种参数拔高,还是在制造焦虑,刺激你觉得“别人家的车能跑1330,我的才600,是不是不够用?”
最后想说的是,厂家每一次发布新车,总会给我们一大堆“进步”的理由。可进步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营销层面的“堆料”?消费者是不是还在被这些眼花缭乱的功能晃了眼?你买车,到底是看重那些让你的生活变简单、出行变自在的基本本事,还是追着配置单上千奇百怪的“功能点”去选?多数时候,所谓的“黑科技”与“高感知价值”,只是你冲动购买的小借口。真开起来,还是油门、刹车、方向盘、空调管用。什么天窗、氛围灯、20扬声器——能用是好事,真需要吗?值得反思。
其实啊,没有什么车是完美的,也没有配置能让你“一步到位”。你买深蓝S07,可能图个新潮省心,也可能是看重华为的智驾标签。但千万别被一串串配置单“抢走理智”,讲究自己需求就够。毕竟十几万买台车,买的是让生活舒坦,不是买一个精装样板间。厂家再会堆料,最懂自己的,还是你自己。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