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老话,耳熟能详,但有时,科技这把“利器”磨出来的“效率”,会让你觉得,嗯,颇堪玩味。
最近,车界新冒出一个术语——“横行机能”。翻译过来,就是像螃蟹一般侧向挪移。这并非镜花水月,而是切切实实的技术,领克900便搭载了此项异能。
这领克900,标榜“举家争羡的大六座SUV”,听着颇有气势。宣发文案里说,在舒享模式下,路面八九成的细微震颤皆可滤除,乘坐感比肩D级尊车;“魔毯”模式更甚,能消弭长波起伏,让你宛若漂浮于云端。其后轮转向系统亦不遑多让,最大转向角度5°,车身5.24米,回转半径仅5米,掉头如同探囊取物。
压轴好戏,便是这“横行机能”。低速时,后轮与前轮呈逆向运转,模拟螃蟹步态;高速时,则同向运转,以求变道更稳。据称,于狭仄的地下车库,仅需微调方向盘,便可轻松完成掉头。更有甚者,其还能记忆你常去车库的转向需求,自动调校,优化转向特性。
听着是否炫酷?诚然,科技改写生活,此言不虚。然则,我们亦需审慎思忖,这“横行机能”果真如此实用吗?
先说这地下车库,如今哪家小区车库不拥挤不堪?你侧向挪移,固然方便了自己,可他人呢?堵塞他人去路,岂非还得倒腾半天?这种“利己损人”的设计,是否略显褊狭?
再说这“智能记忆”,听着玄乎,可万一系统宕机,记忆舛误,抑或定位失准,岂不成了“智能添乱”?
联想起几年前风靡一时的自动泊车,初出茅庐时,人皆视之为神器。结果呢?多少人购入后,方才发觉远不如自己手动来得快捷、精准。因为自动泊车需识别各式标线、障蔽物,稍遇复杂环境,便会偃旗息鼓。
此种科技,恰如某些网红餐馆,装潢金碧辉煌,菜品亦花团锦簇,然味道呢?或许还不如街边小摊。科技精进,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而非为了博眼球、赚噱头。
当然,我并非全盘否定“横行机能”。它的确能纾解某些特殊场景下的泊车难题,尤其对于新手而言,或能略有助益。然关键在于,此种“锦上添花”的功能,是否值得我们为此付出额外的成本?
想想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人们。譬如,那些居于老旧小区的老者,他们行动维艰,亟需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而非更炫酷的汽车。譬如,那些为生计奔波的农民工,他们渴求更公平的劳动保障,而非更智能的停车系统。
我们理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解决这些更为迫切的社会议题上,而非一味追逐高科技、高消费。
科技发展,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盛宴,更应是普惠大众的福祉。勿让那些华而不实的科技,遮蔽了我们对社会底层需求的关切。别让“横行机能”沦为一种“横行霸道”的象征,最终横亘在科技发展的大方向上。
真正有价值的科技,应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我们翘首以盼科技的进步,然更期待一个更加公平、温暖的社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