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技术吊打反输,余承东怒斥奇瑞,鸿蒙智行重掌

汽车圈最近炸了锅。智界S7交付延迟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完,余承东一句“合作方不给力”直接掀了桌子,奇瑞反手甩出数据自证清白,双方你来我往,活脱脱一场“甩锅大战”。可谁能想到,这场口水仗背后,藏着华为车BU的生死棋局——鸿蒙智行到底能不能靠技术碾压,从“代工模式”里杀出一条血路?

智界技术吊打反输,余承东怒斥奇瑞,鸿蒙智行重掌-有驾

第一幕:技术吊打,输在哪儿? 智界S7发布会上的余承东,满脸写着“赢麻了”。华为ADS 2.0高阶智驾、鸿蒙4.0座舱、800V高压平台,参数表甩出来,同行看了直摇头。可消费者拿到手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交付延期、产能爬坡慢、部分功能未解锁,网友调侃“发布会是科幻片,提车变纪录片”。

奇瑞这边也委屈。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可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适配要求严苛,一个毫米波雷达标定不通过,整车就得返工。内部流出的邮件显示,奇瑞工程师甚至抱怨“华为的标准像在造航天飞机”。技术领先是真,但量产落地成了“高射炮打蚊子”——劲儿使大了,反而卡了壳。

第二幕:怒斥背后,谁的锅? 余承东那句“合作方能力不足”,听着像极了甲方爸爸的经典话术。但业内人士门儿清:华为车BU去年分拆后,急需用智界S7证明“技术变现”的能力。可问题在于,华为想当“灵魂”,车企却不愿只做“躯壳”。奇瑞反手晒出交付数据——12月产能已破万,暗指“锅不能全背”。

智界技术吊打反输,余承东怒斥奇瑞,鸿蒙智行重掌-有驾

这场罗生门里最受伤的其实是消费者。有人苦等三个月提不到车,转头买了特斯拉;有人发现宣传的城区NOA至今还是“画饼”。微博上#华为智界延期#的话题里,一条评论被顶到前排:“技术吊打友商,交付被友商吊打,这波反向操作秀麻了。”

第三幕:鸿蒙智行,能翻盘吗? 华为显然急了。1月初突然调整策略:鸿蒙智行从“技术供应商”变身“主导者”,赛力斯工厂被立为标杆,江淮、北汽的产线直接派驻华为监工。余承东甚至放话:“今年必须做到交付即满配!”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但市场留给华为的时间不多了。小米SU7虎视眈眈,理想MEGA来势汹汹,连蔚来都搞出了“阿尔卑斯”子品牌抢中端市场。网友辣评:“以前是华为用技术卷别人,现在全行业用交付卷华为。”这场翻身仗,光靠参数表可赢不了。

尾声:技术派的傲慢与代价 回头看,智界的困局早埋下伏笔。华为总以为“我有麒麟芯片、鸿蒙系统,车企就得跪着唱征服”,却忘了造车是长跑——供应链管理、品控体系、渠道服务,哪个都不是靠PPT能解决的。余承东的怒火,奇瑞的憋屈,本质上都是技术理想主义撞上制造业骨感的缩影。

智界技术吊打反输,余承东怒斥奇瑞,鸿蒙智行重掌-有驾

下次发布会,余总或许该换个台词:“咱不光要吊打友商,更要吊打自己的交付单。”毕竟消费者可不管你是华为还是奇瑞,他们只想问:“车呢?说好的黑科技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