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玩跨界,蜀锦车衣吸睛,中药香氛亮相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今年的成都国际车展,那可得这样说:哪里有网红,哪里有跨界,哪里有新花样,成都就真能整出个新花样儿,让人一进展馆就忍不住在心里蹦个问号——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传统车展吗?

说实话,车展老套路咱都见得多了:大牌车企扎堆亮相,现场放着油光锃亮的豪车,销售人员一水儿穿着正装,面带职业微笑等着你凑上去问价。你要说展馆里能搓麻将、品蜀锦、闻中药,还能当场下单买休闲零食和婚纱,甚至整出个带国宝熊猫纹样的奔驰车衣,这画风转得比318国道弯道还快。成都的车展,它是真敢吗?你别说,它是真行!

成都车展玩跨界,蜀锦车衣吸睛,中药香氛亮相-有驾

“318从成都出发”这一听就不简单,仿佛不是在卖车,是在卖一场生活的理想。展馆一挤进来,现场分了四大沉浸式展区:咱们单身的小伙伴可以在潮玩馆凑桌组队,情侣能跑进浪漫馆秀恩爱,亲子探险馆让娃娃撒欢,家庭乐享馆更是啥都来点。可别以为这些馆就是摆设,主办方还真是动足了脑筋,联动了成都、巴塘35家企业,产品门类跨得让人眼花,汽车销售、汽车改装、露营装备、酒店、婚纱、鞋靴,连零食和皮肤护理都能现场扫码下单。说白了,这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展,更像一场酱香型生活集市,裹挟着文商旅气息,人人都能薅点羊毛回家。

对着现场扫码下单这事,别说年轻人喜欢,老人小孩也能玩。主办方真是懂得“流量密码”,用数字化的方式做展贸联动,让车展从“看车逛展”一键进化成“现场种草直接购物”,拿捏得死死的。现场人流一波波,气氛活跃得像隔壁的火锅店,成都“文旅+百业”的创新,让传统展会瞬间穿上了时髦的马甲。

不过,今年这展馆里最亮的仔,还得数双流汽车后市场主题馆里那辆披着“蜀锦”车衣的奔驰。别的不说,单是熊猫卷草纹的那一圈,就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把。记者一问,这车衣其实并不是用真正的蜀锦做的,毕竟蜀锦贵得能买台小轿车了,是通过喷涂工艺,把非遗蜀锦的纹样原汁原味地喷到奔驰车身上。这设计思路,既致敬了传统,又考虑实际经济性和环保,人家专家说了,蜀锦的“可传承性”考虑到了,工艺创新也兼顾了。

说起这设计初衷,策划总监陈雨微有点意思,直接上大招,搞了个“移动展厅”,用车体把非遗技艺拉下神坛,让人不仅能远观,更能亲自体验。把蜀锦美学和当前火热的“痛车”文化搞了个混搭,有些二次元味道也有点老成都情怀,一辆奔驰“穿”上熊猫蜀锦的纹样后,嗷嗷好看不说,直接成了馆里流量担当。

当然,非遗不是只拿来秀美貌,现场还首发了双流中医院研究的“护航318”中草药香氛。中药香氛这类新产品,很多人估计头一次见吧?据说是专门为自驾出行设计,让车里空气清新,也能提神醒脑。想象一下,开着蜀锦痛车,吹着中药香氛,吃着馆内买的成都小吃,前方目的地是318国道上的雪山和草原,这种场景就跟某些旅游APP宣传图一模一样,现实比剧本更精彩。

成都车展玩跨界,蜀锦车衣吸睛,中药香氛亮相-有驾
成都车展玩跨界,蜀锦车衣吸睛,中药香氛亮相-有驾

车展里展出的蜀锦女鞋、文创产品啥的也没闲着,个个排队等着被宠粉,让“318从成都出发”IP算是真正活起来。能在意大利鞋展上亮相的蜀锦女鞋,这里也能试穿,主办方有点追着国际流行节奏搞创新。

还没完,首日上午,网上粉丝千万的“海妈”作为展会达人,也把这个展馆带得火热。不光是头顶流量,海妈还现身说法,给观众讲自己去巴塘消费帮扶的故事,既有人情味,又带货能力。这样的达人引流模式,现场一大帮观众直呼“太会玩了”,当下互联网销售就看内容种草和流量转化,成都车展这套玩法不比电商平台逊色。

此外,汽改商会、旅行社还有各种产业园都来凑热闹。各色“行业咖”结合318沿线资源,推介巴塘措普沟、天府机车公园之类的自驾游玩点。说到底,这次展馆就是用一套组合拳,把汽车销售、文旅推介和消费体验打得火热,形成达人流量、内容种草到在线消费转化的全新车展链路。

有一说一,这种种新模式确实不像以往汽车展那种“站桩式”看车、冷风吹大腿。它玩的花样特别多,气氛跟朋友组团逛商场似的。你要是喜欢传统汽车文化,也能在馆内跟改装行业高手、各大车企团队聊一聊。如果你只是来体验网红打卡,还能拿着手机一路扫码买买买。这种沉浸式体验,就像一场移动嘉年华。

不过细想下,这车展为什么这么搞?其实背后原因不难理解。汽车行业这些年竞争卷得飞起,单靠车型亮相和销售宣传难有新意。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成都这回用“文旅+非遗+消费”的铁三角组合,探索了文商旅体融合的新赛道。让车变成了“内容载体”、展馆变成“消费场景”,观众既能体验传统文化,又能拥抱现代消费方式,现场还真实实现了“看车、逛展、购物”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

就像主办方策划说的那样,展馆首秀的蜀锦车衣、中药香氛不是摆噱头,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和技术创新。用国宝熊猫卷草纹点亮车身外观,这种植入式国风审美,打造了专属于成都的视觉符号,也展现出本地对非遗技艺的关注与活化。观众不再是来捧场的路人甲,而能现场参与,互动式体验,甚至消费转化购买,把“一次参展”变成“一次消费”,主办方与现场访客实现了双赢。

现场达人讲消费帮扶故事,汽改商会推介自驾路线,旅游企业展示沿途美景,这套打法不仅让展会现场热闹,更拉动了汽车周边、旅游、文创等多个板块的业务联动。都说车展“看车是本体”,可成都这回真让车展做成了“吃喝玩乐购”一条龙,有点像把传统展会拽进了抖音直播间。观众从看车到体验,从内容种草到实际消费,过程一气呵成,消费链条被彻底打通。

不过,创新总归有风险,文旅体商融合的模式毕竟还在上路。有媒体观察到,“文商旅体融合”要做深做透,不只是多业态简单叠加,而是要托举出标志性IP,让体验感变成高复购率和持续吸引力。蜀锦车衣这种非遗创新,能否在全国范围扩展、成为车企流行文化,还需要观望。中药香氛的市场接受度也值得看数据,但起码从这次展馆的人气看,观众买账率很高。

再一说,当前汽车消费不景气,展会要刺激内需,大家都在找“第二增长曲线”。成都这次用玩梗的方式做实业,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展会的新趋势,也带领了文商旅体融合营销的新路径。离“展会即内容、内容即消费”已经越来越近,圈层互动和达人传播,让传统展会从“冷场地”变成了活力四射的流量入口。

但要说真的完美吗?还真不敢拍胸脯夸。在融合创新的大路上,一路一定会遇到各种弯道和坑洼。产品的可持续性、展馆体验和品牌IP打造,还得主办方长期琢磨。有了流量和关注,只能说明展会摆脱了“沙雕车模凑热闹”那套老旧逻辑,但能否长期留住用户,实现每年都能出新,还得时间和市场去检验。你觉得,这条“文商旅体融合”的路现在看是不是太新了点?会不会很快变成行业新常态,还是昙花一现?

成都车展这份“首发+首秀”的自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观众现场体验的反馈来看,大部分人都愿意尝鲜,这种打破行业壁垒、引流内容消费的新模式,让成都变成了流量和创新的双重试验场。主办方敢于用蜀锦纹样和中药香氛做车展主角,也算是让“成都欢迎天下客”这面旗帜更有底气了。

未来展会怎么走,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自驾旅行、非遗创新、消费体验混搭的模式,的确给行业留足了想象空间。成都车展的这步棋,是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值得复制和拓展的新样本。大家不妨拭目以待,这种新模式或者会成为接下来车展的新常态。咱们看着,等着,看下一个创新花样还能走多高,能走多远。

说到这里,你对这种“跨界车展”怎么想?你要是在现场,会愿意扫个码下单,还是更喜欢传统看车?一起聊聊呗——你怎么看成都这套新玩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