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门把手安全再引争议

近日,新能源汽车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因多起安全事故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这一争议的升温,源于近期发生在成都的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疑似小米SU7 Ultra的车辆在碰撞后起火,现场多名救援者因车门无法打开而束手无策,最终驾驶员不幸遇难。这并非孤例,此前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断电或碰撞后无法弹出,严重阻碍了车内人员逃生与外部救援。

隐藏式门把手虽被许多车企宣传为提升科技感与降低风阻的配置,但其实际益处相当有限。数据显示,四个门把手合计仅能提升约5至10公里的续航,对用户而言感知微弱。与之相对,其安全隐患却十分突出:碰撞测试表明,电子门把手的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此外,它们在冬季易被冻住、可能夹伤儿童手指等问题也备受诟病。

针对这些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于近期公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新标准要求车门外把手必须提供明确的操作空间,这相当于实质上禁止了全隐藏式设计;同时,它强制规定每个车门都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确保在断电或碰撞等紧急情况下,车门能够被徒手开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