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这玩意儿,谁没经历过?国庆期间高速上的那波大堵,简直就是全民春晚,大家都挤在一起凑热闹,你能说不是吗?不过今年看起来,主角已经悄悄换了人。要是以前,燃油车主就是主场的主持人,熟练地在车里吃瓜、刷剧、打盹,偶尔还来个自拍发朋友圈,没啥心事。但现在,新能源车主可就没那么潇洒了,每隔一会儿就得拿出手机,对着表盘开始祈祷,“武功再高,也怕电量见底,大侠还跑不动啊!”
说真的,你听过“电动爹”这词吗?刚开始还以为是调侃,后来细品才发现,里面藏着不少辛酸。新能源车主们一个个成为伺候电瓶的苦力,跟考古队员似的,对着电量秒数一顿分析,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全家都得原地“扎营”。还记得有个特斯拉老哥发的朋友圈吗?600公里标称续航,愣是开了200公里就叫救命,这时你还敢不信人生就是一场大型智力挑战?
光看广告和官方销售的话术,那续航简直是“天马行空”,让人遐想连篇,仿佛只要插上电就能从北京开到拉萨,路上还带俩朋友顺便吃顿火锅。可一上路,现实瞬间打脸。高速上跑得快,电耗简直离谱;服务区停车排队,空调一开就像看着钱包一点点瘪下去。官方明明写着600公里,你真敢开,不等到一半,电就“满脸不服”,无情服从祖宗的召唤。这种场面,没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稳得住。
要说这续航缩水,还真不是厂家的锅全背着。高速行驶,电机一刻不停地转,能耗嗖嗖嗖往外冒。全程一堵,加上空调、照明、音乐,又是一轮致命暴击。你以为买的是“能跑一整天”的电动车,实际用法却变成“上路就找充电桩”。业内传说实际续航比官方缩水三成到四成,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老故事了。120码跑高速,电池根本吃不消,才开一会儿,就开始计算后半段怎么活下来。
可能你在新闻上看到过——一大家人挤在新能源车里,导航显示剩余电量不足,前方还不知有多少公里堵着。有人干脆提前拉闸,边上路边开着灯等拖车,也有老哥选择“回城”,认怂返回原地。可加油车呢?油表一亮,附近一搜,加油站全是“拯救人生”的存在,五分钟加满,继续冲锋陷阵。谁说不是科技与传统的交锋?一面是老江湖,另一面是初出茅庐的少年。
更有意思的是服务区那壮观的充电长龙,网友吐槽:“堵车不是最惨,堵桩才是真绝望。”你看那些新能源车主,不光堵在路上,还要堵在服务区,换个地方继续排队。有的人一连开了三个服务区,愣是找不到空闲的充电桩,此情此景,想必一辈子都难忘。加油的加满油,点上一根烟,顺便欣赏周围风景。新能源车主却还在等,“快充”听起来很快,结果也是30分钟起步,如果赶上人多,那就做好苦等两个小时的心理准备。网上就有人调侃,“充电5小时,聊天5分钟,剩下全是等待的空白。”
坑不止这个,还有心理压力啊。新能源车主出门之前,得做好一整套攻略,像是要去一次高难度自驾游。哪里有充电桩,哪个能用,都必须提前确认,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一个失误,电量告急,你就得原地唱“凉凉”。开着电动车出门,要让自己变身电量管家,分分钟比上班还烧脑,连饭都吃不好。空调?能不开就不开。音乐?安静点,别浪费电。聊天?等等,下一个充电桩多远?这心态,你说是不是真的有点太卷了?
有人感慨,燃油车简直就是“白嫖神器”。节假日期间,即使再堵也不用担心找不着加油站,加满油,优哉游哉地又开几百公里。新能源车主说:“国庆和我们无缘,我们就是一群电动爹的奴隶。”怎么说呢,确实有点夸张,不过也很真实。其实有时候,这种心态不光是吐槽,更是现实逼出来的自嘲。
是不是意味着新能源车就“拉了”,完全不配高速出行?这也未必。其实,按照业内一些观点,电动车更适合在城市,尤其是短途通勤。像跑个超市、接个孩子、逛逛市区没啥压力。平时上下班,充一次电,能用一两个礼拜,成本低,不用经常折腾,加上政策补贴,确实是“环保又省钱”的选手。可一旦长途,尤其节假日大迁徙,基础设施和技术就有点“鸡肋”。服务区充电桩数量还跟不上,大家都挤着充电,现实立马打脸。在这种时间和场景下,电动车确实“力不从心”。
真要说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国家层面正在加快建设充电桩,“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1000万个,想法挺美好,实际落地还得看进度。专家信誓旦旦说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可对于当前出行的家伙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后台发热,干瞪眼。电池技术每天都有新突破,可你要问今年国庆能不能解决充电难,怕是还有点距离。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明年后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真有一天再堵车的时候,不用为电量发愁,那时候新能源车主才会打心底说“这次没被坑”。
当然,新能源车也没必要被一棒子全打死,毕竟成长总有阵痛。就像上中学的熊孩子,初中时期各种抓狂,大学毕业就满身风采。电动车现在有点青涩,但未来增补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技术,总能让用户安心出门。现在买一辆电动车,搭配一辆燃油车,其实是最理智的选择。家里双车,城市用新能源,远途还是老燃油,省心大气又不费力。
国庆这几天,全国上演了亿级车流堵塞戏码,新能源车被迫暴露出短板,大家该骂该吐槽都吐槽了。燃油车主继续自嗨,新能源车主三番两次“守电自宫”,互相间的差距暂时无法逾越。有人笑称,下次出门得有新“生活指南”:想图省事,就绕开高峰,错开出行;实在想开电动车上高速,要么提前规划,要么干脆做个乘客。堵车不怕,怕的是堵电,毕竟人在高速上最怕的是“没得选”。
说到底,这场风波让人重新思考出行选择,也让行业再次听到用户的哀嚎。新能源车虽然不适合当下的节假日长途,但城市用那叫一个香,买菜,上班,完全没在怕。至于高速出游,等再过两年,充电桩密布,电池技术稳了,电动车主或许就能放心放飞自我。假期嘛,理想很美好,现实得慢慢来。堵车不可怕,真正怕的是人在路上没安全感。电车、油车,其实都要面对“科技与人性”的终极考验。
那就这样吧,下次国庆你准备怎么选车?城市通勤还是长途堵高速?欢迎底下留言讨论,你的经历是否也和“电动爹”擦出火花?聊聊你的吐槽,我们一起寻找更好的答案!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