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复产≠复兴:曾经明星新能源车企,何以跌落至破产悬崖?

咱们聊点儿威马汽车的事吧,这家公司,可算是新能源车圈里的一出大戏。早几年,威马可是风光无限。你还记得吗,那会儿2019年,它的销量可是紧随蔚来,眼看着就是新势力里边的“大哥二号”,再加上累计融资超370亿,打得挺响,离上市也就是一步之遥。但这车企也能从“明星”到“落寞”转折得这么快——2022年,直接崩盘,挺突然,但你细琢磨,好像也挺必然。

威马复产≠复兴:曾经明星新能源车企,何以跌落至破产悬崖?-有驾

威马这事吧,不光是经营出了问题,它本身的产品竞争力,倒退几年就是被人诟病的“传统一派”。新势力,咱图的技术突破,体验升级。但威马呢,车型老老实实、营销也没啥亮点,研发钱投入得少,这个市场瞬息万变,平平无奇的“稳妥”就显得拖后腿。

最近坊间传闻威马复活了,我留意了下信息,确实有点动静。比如官方放了新车海报,还鼓励大家“好事将近”,连车内APP都开始恢复使用了,那些蓝牙车控、远程车控啥的也能用。不过你真要问我,这就能算复活吗?我还真不敢拍胸脯保证。咱看复产可以,复兴办事儿难。威马它之前没解决的坑,还一个个摆着呢。

威马复产≠复兴:曾经明星新能源车企,何以跌落至破产悬崖?-有驾

稍微深扒了一下,威马这次是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接管了部分核心资产,背后站着的就是宝能汽车集团。说到宝能这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债务压得喘不过气。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宝能汽车被执行金额超过85亿,威马自己负债总额还200亿出头,投资10个亿看着不少,但你算算账,解决还债都捉襟见肘,更别提搞研发了。所以这个“复活计划”吧,听听故事倒是勉强能说得过去,可要真干出来,我心里打问号。

另外,咱们再看楚能集团那边,它也插了一脚。这家公司成立才短短几年的工夫,背后依靠恒信汽车——这个全国第四大经销商集团,从储能产品到商用车、乘用车都有涉及,实力不弱。它对于黄冈工厂的接手倒是更靠谱,从人力物力、销售渠道上都有点底气。但问题也不少你看楚能的团队,如今招聘岗位倒是不少,底盘、智能驾驶、座舱团队啥的都在招,可整车打造这块人力规模太小,就几百人,说个不客气的,咱跟理想、蔚来那种几万人团队怎么比,这代德明掌舵虽低调稳健,但得投入多大的成本,才能走到最终量产,还不好说呢。

威马复产≠复兴:曾经明星新能源车企,何以跌落至破产悬崖?-有驾

现在问题就摆在面前,别看威马复产这事儿喊得挺响,但别忘了复产和复兴压根不是一个概念。政策、资本的确是能跑起来,但沉舟侧畔的威马,要重新让市场和车主买账,不是工厂复工就能解决的一招棋。信任崩塌是最难修复的,试想你是威马曾经车主,APP停摆、售后玩消失,连门把手坏了都只能上淘宝买拆车件,你心里啥滋味?破产前车型早就被市场淘汰,重新投钱、组团队造新车,这挑战光是想想都头皮发麻。

反过来说,威马的核心价值倒是有。生产资质和现成工厂,这两点确实稀缺资源。在新能源车产能爆发的阶段,这些东西不能小瞧,但我觉得吧,这更像是为接盘方服务的资产,而不是威马东山再起的保障。资本讲故事、接盘续命这整套操作,咱在车市早已见怪不怪。

威马复产≠复兴:曾经明星新能源车企,何以跌落至破产悬崖?-有驾

至于威马能不能复活,我的看法是悲观中藏点儿希望吧。它的新主人们,能把工厂盘活,让生产线跑起来是第一步,但威马需要的不仅是复产,更是这家公司对市场、技术方向有一个彻底的认知更新。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拿什么让消费者重新买账呢?再说了,当年新能源车市场的老对手们都跑在前面了,你让威马如何追?别看那些复产新闻里喊得欢,背后到底能走多远,全看资本讲故事的能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