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聊起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大家伙儿的感觉可能都差不多,一个字:卷。
价格战打得是天昏地暗,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大礼包,车企们为了抢客户,可以说是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了。
就在这片打得火热的市场上,一个刚成立一年多的新品牌,东风旗下的奕派科技,却像一匹黑马,连续两个月销量都冲破了三万辆大关。
这个成绩单摆出来,很多人都得犯嘀咕:这还是我们印象里那个稳重有余、但有时稍显迟缓的东-风吗?
一个新成立的子公司,怎么就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里,跑出了这么惊人的“奕派速度”?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诀窍?
要弄明白这件事,咱们不能只盯着车本身,得往公司里头看。
过去,我们总觉得像东风这样的大型国企,部门多,层级也多,办个事流程长,这在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里,确实有点吃亏。
就拿奕派和它兄弟品牌纳米来说,以前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事业部,这就意味着,一个用户的建议或者一个市场的新动向,想要传递到做决策的人耳朵里,得先在自己的部门里走一遍流程,然后再跨部门沟通,一来二去,等方案最终拍板,市场机会可能早就错过了。
这就好比打仗,前线士兵发现了敌情,要先报告给排长,排长报给连长,等消息传到司令部,敌人早都转移阵地了。
这种效率,在今天这个讲究“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显然是不够的。
奕派的第一个“神操作”,就是把内部的这堵“墙”给推倒了。
他们做了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原来分散在各处的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等核心团队,全部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部门里。
这一下,变化是立竿见影的。
现在,他们开会讨论一个用户反馈的问题,比如说,有车主觉得车机某个功能不好用。
会议室里坐着的,不光有听取意见的市场人员,还有能直接动手改代码的软件工程师,以及负责生产线调整的制造专家。
大家当着面就把问题摆出来,技术上能不能实现?
成本上划不划算?
生产上麻不麻烦?
几个关键环节的人现场碰头,当场就能拿出个初步方案,问题解决的周期被极大地压缩了。
集团也给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自己制定规则,自己决策。
用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的话来说,就是“要让用户的声音不用翻山越岭”。
这句听起来很朴实的话,背后其实是一场深刻的组织效率革命,它让整个公司都像一个反应灵敏的现代特种部队,而不是一艘笨重的大船,这正是“奕派速度”的根本动力来源。
解决了内部效率,我们再来看他们是怎么造车的。
现在的车市,大家都在拼命给车加东西,你上个大彩电,我就给你配个移动大沙发,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搬到车里。
配置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低,这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但也让很多车企背上了沉重的成本负担。
奕派没有一头扎进这种“军备竞赛”,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路子:给每一款车都找到它最精准的用户群体,然后针对这个群体的核心需求,把产品做到极致。
咱们说两个具体的例子就清楚了。
比如,定价在五万多块的纳米01,奕派给它的定位非常清晰——“年轻人的第一辆高品质代步车”。
这个定位很讲究,“年轻人”意味着预算有限,但“高品质”又说明他们不愿将就。
所以,你看纳米01的产品设计,它在年轻人最在乎的地方下足了功夫。
在同样的价格区间里,它的轴距做得更长,这意味着后排空间更宽敞,周末带上朋友同学也不会觉得挤;在大家最关心的安全问题上,它把必要的安全配置都配齐了,让刚拿驾照的年轻人和他们远方的父母都能安心;外观和内饰的设计也紧跟潮流,看起来完全不像一辆入门级的小车。
它没有去堆砌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而是把每一分成本都花在了刀刃上,让年轻人用有限的预算,买到了一份超出预期的体面和实用。
再来看另一款车,售价十五万左右的eπ008。
这个价位段可以说是新能源市场竞争最惨烈的“红海”,各路高手云集。
奕派是怎么找到突破口的呢?
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家庭需求。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四二一”或者有了二孩,周末想全家老小一起出门,普通的五座车坐不下,而市面上的六座或七座车,要么价格太高,动辄二三十万,要么车型设计偏向商务,让年轻的奶爸们觉得自己像个专职司机。
eπ008就精准地切入了这块市场空白,它用一辆主流SUV的价格,提供了一个宽敞、舒适、设计又很时尚的六座空间。
它让全家出行变得轻松惬意,既满足了实用性,又保留了驾驶的乐趣和现代家庭的审美。
市场也很快给出了回报,eπ008上市后订单量迅速攀升,很快就进入了同级别车型销量榜的前列。
这就说明,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静下心来,真正去看看用户的生活里到底还缺什么,帮他们解决了实际的烦恼,市场自然会给你奖励。
如果说高效的组织和精准的产品是奕派的骨架,那么真正让这个品牌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的,是他们对待用户的态度。
在奕派这里,卖车不是终点,而是和用户建立联系的开始。
他们鼓励车主们建立自己的社群,大家会自发地组织周末露营、结伴跑山,甚至相约去赛道体验驾驶乐趣。
车子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成了一个社交的纽带,让一群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观的人走到了一起。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推出了一个名为“未来之翼”的用户共创计划。
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把用户的“吐槽”和建议,当成产品改进的说明书。
比如,很多北方的车主都担心冬天电动车续航打折的问题,心里没底。
奕派就公开回应,并且明确表示正在规划和研发能量密度更高、低温性能更好的固态电池技术,预计在明年就会有新的进展。
再比如,很多家庭用户喜欢开着车去露营,觉得传统后备箱门打开后,坐在车边上不太方便,奕派就听取了这个建议,正在研究一种可以上下对开的“天地门”设计,下面一半可以放平当个小桌板或者凳子,大大提升了户外活动的便利性。
这种“你提意见,我真改”的互动模式,让用户感觉自己不只是一个消费者,更是这个品牌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当用户觉得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并且能实实在在地改变产品时,他们对品牌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是任何广告营销都换不来的。
在今天这个技术和价格的壁垒越来越容易被打破的时代,这种和用户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连接,或许才是最坚固的“护城河”。
它让一个品牌有了温度,有了灵魂,也让它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所以,所谓的“奕派速度”,其实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它就是回归了商业的本质:用最快的速度响应人的需求,用最真的诚意解决人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