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这里有一些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能让你在茶余饭后多些有趣的谈资,甚至能在关键时刻帮上点小忙。

下面汇总了这些冷知识,方便你一览无余:

设计与功能

1. 车窗边缘的小黑点是"导热霜"
2. 后窗的细线是"电热丝"
3. 转向灯的"哒哒"声是模拟的
4. 引擎盖上的折线不只是为了美观
5. 门把手正走向"复古"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奇葩"历史与发明

6. 有过量产的"喷气"汽车
7. 曾有过"发光轮胎"
8. 车载"迷你酒吧"曾是真事
9. 给狗用的"车载吊床"
10. 车头曾装过"自动身份牌"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工作原理与现象

11. 汽车空调会"尿尿"
12. 风阻是油耗的"大户"
13. 混动车省油的核心是"分工合作"
14. 动能回收是"精打细算"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用车与应急技巧

15. 发动机舱可能有"生命通道"
16. 巧用差速器原理可"泥地脱困"
17. "D-R挡动力重置"或可应急脱困
18. 空调管有"健康晴雨表"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 设计与功能里的巧思

19.车窗小黑点是"导热霜":车窗玻璃和金属车体之间热传导率不同,受热不均时玻璃有炸裂风险。这些小黑点及其周边渐变图案能均匀吸收和散发热量,缓冲热胀冷缩的应力,保护玻璃。

20.后窗细线是"电热丝":雨雪雾天,后车窗容易起雾结霜影响视线。这些加热丝通电后能加热玻璃,融化冰雪、消除雾气,提升行车安全。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21.转向灯"哒哒"声是模拟的:早期转向灯靠继电器工作,"哒哒"是继电器的机械声。现在汽车电子化了,但这个声音能有效提醒司机转向灯是否开启,所以车企用模拟的方式把它保留了下来

22.引擎盖折线不只是美观:这些折线主要有三个作用:空气导流,增强行驶稳定性;加强引擎盖的刚性,使其更坚固;同时,也让车辆看起来更有力量感。

23.门把手正走向"复古":为了降低风阻,隐藏式门把手一度流行。但在北方,它容易被冻住;发生事故时,也可能影响救援。因此,新的国家标准正要求回归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传统门把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 “奇葩”历史与发明

24.曾量产的"喷气"汽车:1963年,克莱斯勒制造了55辆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汽车,交由203名普通市民试驾。它没有活塞,声音像喷气机,能使用多种燃料,但最终因成本高、起步延迟、排放问题等未能量产,成为汽车工业史上一次大胆的尝试。

25.固特异的"发光轮胎":上世纪60年代,固特异曾推出发光轮胎,通过安装在轮辋内的灯泡和半透明橡胶实现炫酷效果。但因涉及易碎的玻璃灯泡、易燃橡胶和电线,安全性和耐用性存疑,最终消失。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26.车载"迷你酒吧":1957年的凯迪拉克Eldorado Brougham,其手套箱被布置成了一个配备磁性酒杯托的迷你酒吧。这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危险且不合时宜的。

27.给狗用的"车载吊床":1935年,有人发明了名为"狗袋"的装置,可以挂在车门外,旨在带狗出行时防止它弄脏车内。且不说舒适度,其安全性也令人担忧。

28.车头的"自动身份牌":在1931年,有人发明了安装在车头的身份牌,一旦撞到行人会自动弹出,显示车主信息以防肇事逃逸。且不论其可靠性,这显然很容易被"恶作剧"。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 工作原理与现象

29.汽车空调会"尿尿":夏天开空调后,车底滴水是正常现象。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冷的蒸发器上液化形成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排出。如果突然不滴水了,反而要检查排水管是否堵塞,以免冷凝水倒灌进车内。

30.风阻是油耗的"大户":汽车行驶中要克服空气阻力。当时速达到80km/h,约有60%的油耗用于克服风阻;当时速达到200km/h,空气阻力的占比更是高达80%。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31.混动车省油的核心是"分工合作":混动技术通过让发动机和电机协同工作,扬长避短。例如,让发动机尽可能工作在最高效区间,用电机弥补其低速扭矩不足,停车时彻底熄火省油。

32.动能回收是"精打细算":混动车和电动车在刹车或滑行时,电机会反转充当发电机,将部分本会浪费掉的动能回收成电能储存起来,用于后续行驶,实现了能量的"精打细算"。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 用车与应急技巧

33.发动机舱的"生命通道":车辆电瓶亏电导致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以打开发动机舱,找到红色的备用电源正极接口。用便携式应急电源正极接此接口,负极接车架金属部分,就能为车辆临时供电,打开车锁。

34.巧用差速器"泥地脱困":当一个驱动轮陷泥坑空转时,差速器会把更多动力分配给这个打滑的车轮。此时,可以在打滑的车轮前垫上石块、木板等增加阻力,差速器就会将更多动力传递给有附着力的车轮,帮助脱困。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35."D-R挡动力重置"应急脱困:车辆在积水等路况被困时,尝试在D挡和R挡之间快速切换(保持油门深度),并每次在挡位停留约1秒,可能利用变速箱液力变矩器油压方向的改变,为车轮提供间歇的爆发力脱困。注意:此法需谨慎使用,且务必确保水位未超过进气口高度。

36个关于小轿车的冷知识,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上点小忙-有驾

36.空调管的"健康晴雨表":在发动机舱的空调管路上,可能找到一个像绿豆大小的玻璃观察孔。在空调运行时,通过观察冷媒状态可初步判断系统健康状况:清澈液态流动为正常;持续气泡可能需补充冷媒;出现油渍则要警惕压缩机磨损。定期观察有助于避免空调大修。

希望这些冷知识能让你对每天陪伴你的座驾有新的认识。如果你在用车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细节或困惑,也欢迎一起分享探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