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

最近,很多关心汽车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些咱们以前挺熟悉的欧洲老牌车企,在如今这个电车时代,好像有点跟不上趟了。

但是,他们也没闲着,反而是热衷于干一件事,就是从自家的历史博物馆里,把那些几十年前的经典老车给“请”出来,然后一番打扮,装上电池和电机,再以一个全新的“概念车”身份,闪亮登场。

这不,来自捷克的斯柯达最近就这么干了一回,还搞得挺隆重,他们把一辆诞生于1966年的老车,名叫1000 MBX的小轿车,给“复活”了。

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有驾

这事儿就让人有点好奇了,这到底是真心实意地致敬经典,想在设计上找找新灵感呢?

还是说,这只是在新能源汽车这股大浪潮面前,因为心里没底而想出来的一个宣传花招?

咱们先来看看这辆被“复活”的老车到底变成了什么样。

这辆全新的1000 MBX概念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复古味道特别浓。

整个车身都是那种圆滚滚、胖乎乎的线条,看起来特别亲切,就像一块被河水冲刷了很久的鹅卵石,完全没有现在很多电动车为了降低风阻而设计得那么有攻击性,线条尖锐得像要划破空气一样。

按照设计师的说法,他就是想保留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种不慌不忙的优雅感觉。

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有驾

不过,你要是凑近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车浑身上下都是现代科技。

比如,它的前大灯是用一圈LED灯带组成的,巧妙地模仿了老款车上那种亮闪闪的镀铬中网格栅。

车尾更有意思,干脆把后挡风玻璃给取消了,换成了一个像鲨鱼鳍一样的装置,里面藏着一个摄像头,用来给司机看车后的情况。

这辆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车门设计。

它用了一种叫做“对开式滑门”的结构,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前面的车门跟我们平时的车一样,是正常往外打开的。

而后排的车门就特别了,它不是往外开,也不是像商务车那样整个向后滑动,而是上半部分像一扇老式的推拉窗户一样,可以向车尾方向滑动打开。

斯柯达官方解释说,这么设计是为了让车主可以方便地把一辆自行车横着放进后排座位。

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有驾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在拥挤的城市里,开着这么一辆小巧玲珑的电车,到了目的地停好车,再从车里拿出一辆自行车,继续最后一段路的骑行,这种生活方式听起来确实挺新潮,也挺环保的。

虽然这辆概念车已经造出了实物,并且在一些活动上亮了相,但关于它的具体性能,比如电池有多大、能跑多远、动力有多强,官方一个字都没透露,只告诉大家这是纯电驱动的,未来可能会配上空气悬架这种高级配置。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斯柯达这次的创意真不错,既有情怀又有想法。

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回顾一下斯柯达最近一两年的动作,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次偶然的灵光一闪,而是一种持续性的策略。

就在去年,他们就发布了一款叫做Vision Gran Turismo的电动跑车概念图,说是为了致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款经典跑车110 R,不过那辆车更“虚无缥缈”,因为它只存在于赛车游戏里,现实中连个模型都没有。

再往前,他们还把九十年代的一款叫做Felicia Fun的趣味皮卡也改造成了电动概念车。

这么一看就明白了,斯柯达现在就像一个热衷于整理自家老相册的人,隔三差五就把过去那些辉煌的照片翻出来,重新上色加工一下,展示给大家看,但就是不把这些照片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卖给你。

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有驾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斯柯达,以及相当一部分欧洲的传统车企,现在都这么迷恋于“复活”经典老车呢?

其实,这背后是一种在转型期的焦虑和一种精心计算过的品牌策略。

大家想想看,现在的电动汽车市场是什么样?

在技术层面,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这些核心部件,各家车企的技术越来越接近,很难再像燃油车时代那样,靠一个独特的发动机技术就能领先好几年。

在设计层面,为了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所有车都拼命降低风阻系数,导致很多车看起来都大同小异,失去了各自品牌的鲜明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它最宝贵的资产是什么?

可能已经不是某项具体的技术,而是那些在漫长岁月里沉淀下来的经典车型,以及围绕这些车型所产生的文化和故事。

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有驾

所以,斯柯达选择了一条很讨巧的路,那就是打“情感牌”。

当许多新兴品牌都在拼命宣传自己的续航有多长、自动驾驶有多智能、价格有多便宜的时候,斯柯达仿佛在说:“这些我先不跟你们争,我给你们讲讲我的历史和情怀。”复活一辆1966年的老车,这件事本身就很有话题性。

要知道,原版的1000 MBX在当年全球产量非常稀少,但在东欧地区却因为皮实耐用、价格亲民而广受欢迎。

把这样一辆有故事、有群众基础的车进行现代化改造,既能勾起老车迷的怀旧情绪,又能给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讲述一个关于品牌传承的动人故事。

这比凭空设计一辆全新的、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电动车,再费尽心思去想广告词要省力得多,也高明得多。

更重要的是,这种“数字化复活”的成本非常低,做一个概念车的设计图,或者造一辆不能上路的展车,花的钱跟开发一款全新的量产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但它所带来的媒体关注度、网络讨论热度,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无疑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品牌营销手段。

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有驾

然而,我们必须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当斯柯达的设计师们在欧洲的工作室里,像雕琢艺术品一样打磨这些概念车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做什么呢?

他们在用一种近乎“野蛮生长”的速度,把我们以前只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未来,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斯柯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酷的概念,一辆可以把自行车塞进去的小车,但这什么时候能量产,甚至会不会量产,都是个未知数。

而在中国,理想汽车已经把“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套组合拳打进了千家万户,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家庭出行的幸福感。

斯柯达为了游戏做了一辆性能炸裂的虚拟赛车,而在我们身边,比亚迪的仰望U8已经作为一款量产车在销售,它可以实现原地掉头、在爆胎后依然稳定行驶,甚至还能当船开在水上应急。

斯柯达玩起复古,复活1966年老车1000MBX,这次太有情怀了-有驾

根据公开的数据,仅在2023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就突破了300万辆,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把许多曾经需要我们仰望的国际巨头都甩在了身后。

这样的对比,其实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情怀虽然动人,但终究不能当饭吃;故事虽然好听,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市场销量。

欧洲一些车企热衷的“复古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战略上的犹豫和不决。

他们一方面舍不得放下燃油车时代的辉煌历史和品牌包袱,另一方面又对电动车这个全新的赛道感到陌生和焦虑。

于是,他们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最安全、最稳妥的路——用历史经典的外壳,去包装一颗电动的“心脏”。

这样做,既能向市场表明自己没有掉队,正在积极拥抱电动化,又不会因为设计过于激进而冒犯那些忠实的老用户。

但这种做法,终究有点像“画饼充饥”。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概念车再炫酷,设计再有情怀,如果最终我们走进4S店,看到的量产车还是那些设计平淡、智能化水平落后、性价比也不高的产品,那么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最终消耗的只会是我们对品牌的信任和耐心。

说到底,汽车的魅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在马路上,而不是停留在展台上或者屏幕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