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

通用汽车突然扔出个“大招”,让旗下2000家供应商在2027年前统统撤出中国市场,听到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你确定这是认真的吗?”

就好比一家篮球队把主力球员全卖给对手,还信誓旦旦说自己有新阵容准备大杀四方。

现实里,这更像是一场自我折腾的闹剧——戏码够大,但结局呢?

先不急着批判,我们倒带回去看看背景。

特斯拉市值飙到了1.5万亿美元,那架势简直让通用660亿美元的市值黯然失色。

这差距不是吹出来的,是资本市场狠狠甩出的“事实脸”。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特斯拉靠电动车和自动驾驶一路狂奔,而通用还在燃油车时代打转儿,就像一位穿着老式燕尾服上红毯的大叔,怀旧归怀旧,可观众都盯着时尚达人看。

压力山大的时候,有人选择硬拼创新,也有人选了“逃跑”路线——于是“去中国化”成了他们的新口号。

表面上讲,是分散风险、规避关税啥的;但细想,这活儿无异于给自己脚踝绑块铅,一边喊着要飞起来。

一想到,中国出口汽车零配件超过800亿美元,美国还是最大买家之一,这背后可是一个成熟、高效又低成本的产业链体系!

想搬这个庞然大物去东南亚或者印度?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别开玩笑了,人家连高速公路都没铺平呢,要复制这种规模和效率,十年起步。

曾经听说过这么段故事:某外资车企核心零件断货两天,全公司炸锅,“慌得一匹”;而中国供应商48小时内神速调配完成订单发货,让客户直呼“稳如老狗”。

旁边那些备选厂家的备货周期却长达半个月,你说这速度能比吗?

这里头不仅仅是快慢问题,更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的信任与默契,一种行业间见风使舵、生死相依的生存智慧。

再往深处挖掘点东西,“去中国化”的底牌其实藏着巨头们骨子里的焦虑。

他们眼睁睁看国产品牌比亚迪等新能源车销量节节攀升,自家的新能源业务就跟漏气皮球似的不停缩水。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今年,比亚迪单季度电动车销量轻松碾压整个通用,那画面令人心碎。

而智能驾驶领域更惨:百度Apollo累计测试里程破亿公里,各类服务订单翻倍增长;反观通用,却像是在原地踏步,找不到撬动用户心智的新钥匙,只能干瞪眼。

投资者早就不是傻瓜,他们宁愿赌未来科技公司,也不陪传统巨头玩拖延战。

看看美股福特加摇摇欲坠的通用,两家公司合计市值不过1100亿刀,与几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科技龙头相比,不由得感叹一句:“历史不会站保守派。”

政治因素也搅进来了。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在全球局势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美帝企业当然害怕“一篮子鸡蛋全摔烂”,想多元布局来防范风险。

但问题来了,把鸡蛋放几十个篮子里理论靠谱,实际上重建媲美现有中国制造生态圈的新体系,说白了就是从零开始造轮子——烧钱、烧时间、烧精力三连击。

同时,新体系建立期间响应迟缓、成本暴涨,很可能成为扼杀创新动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大石头。

真正在赛道上跑赢的人是谁?

答案很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0%,智能网联车辆快速普及,每一步踩准脉搏。

他们懂得躲不开竞争,不如拿技术升级和用户体验砸向消费者。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这才叫立足根基。

不管怎么搬家逃跑,都只是暂时躲雨罢了,可晴空那边浪潮滚滚,你追不上啊!

忍不住问句,如果你是决策者,会为了所谓安全感割舍掉现成优势赌未知吗?

还是扎根土壤,把产品做厚实,再抢市场份额?

毕竟商业世界没有童话,无论谁吹牛逼,都得拿实力来说话。

“去中国化”听起来更像绝望中的孤注一掷,而非冷静思考后的明智之举。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顺便聊聊娱乐圈最近类似剧情。

有位昔日流量明星,因为家庭八卦被推到风口浪尖,从万人迷变成网络喷火机,他试图改形象挽回粉丝,却效果寥寥。

企业也是如此,在公众视野中丧失信任,再华丽的话术也遮盖不了业绩下滑带来的尴尬。

有时候,人设崩塌跟市场份额溜走,本质区别并不大,不过都是被时代拍在沙滩上的浮木罢了。

换句话说,现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动作背后释放出的巨大变化信号。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当新时代挑战扑面而来,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总想着绕道或躲避,只会最终沦为旁观者,被别人重新写规则。

大家都开始拥抱变化,我们还能赖在哪儿装死多久?

那么,小伙伴们怎么看这场轰动性的“去中国化”?

聪明绝顶的一招妙棋,抑或满含无奈与焦虑的一次冒险?

欢迎留言吐槽分享你的独门观点!

通用汽车全球供应链大调整去中国化引发美企撤离潮-有驾

毕竟,好看的热闹越多越精彩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