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下班回家开到车位前,你解开安全带、收起手机,从容下车,而车子自己稳稳泊入狭窄车位——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的车主正在享受的真实日常。更关键的是,万一系统操作中出现剐蹭碰撞,所有责任和赔偿都由车企直接承担,用户完全不用操心保险理赔和次年保费上涨。
比亚迪在2025年7月以一句“系统出错,企业买单”的承诺震动行业,成为全球首个为量产车智能泊车场景提供全责兜底的车企。这不仅意味着技术层面达到媲美L4级自动驾驶能力,更是首次将“权责归属”明确写进车企责任书:在限定泊车场景(如垂直车位、窄道停车)中,因系统算法失误导致的维修费、第三方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赔偿,比亚迪售后直接处理,用户无需介入保险流程。这种颠覆传统的保障模式,彻底解决了消费者对智驾“用不敢用、责分不清”的核心痛点。
技术自信源于三重硬核支撑体系。比亚迪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智能驾驶车云数据库,每日处理超千万公里真实路况数据,覆盖雨雪沙尘等极端场景;全球规模最大的智驾研发团队超5000人,其中40%为博士,专利年增率达67%;天神之眼系统装车量已突破100万辆,相当于每天积累3.2万次自动泊车实战案例,形成“数据-算法-验证”的闭环生态。因此,其窄车位泊入剐蹭率可控制在0.02%,垂直泊车效率提升65%——这些数据让承诺不只是口号。
与责任兜底同步落地的,是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OTA升级,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维度:
- 泊车场景新增三速模式(2-5km/h可调)、偏置停靠(自定义居中/偏位)、窄道自动收后视镜(≤70cm触发),实用性大幅提升;
- 行车辅助强化复杂场景应对能力,如环岛通行成功率提升至98%、窄路三把掉头、高速施工区借道绕行等;
- 安全防护升级尤其亮眼:夜间80km/h时速可刹停侵入车道的两轮车,120km/h触发AEB时采用两段式舒适制动,显著降低急刹不适感。
此次突破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比亚迪推动“技术平权”的实践。当多数车企将高阶智驾捆绑于30万元以上车型时,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C版(前视三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方案)首次将能力下放至7万元级海鸥等入门车型。配合终身兜底、不限首任车主、不计质保期的权益设计,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无负担享受技术红利。
行业观察者普遍认为,比亚迪此举重构了智驾竞争规则——从功能堆砌转向责任闭环。此前虽有十余家车企推出智驾险,但普遍设置赔付上限(100万-500万元)、需优先使用车险理赔,用户仍面临次年保费上涨风险。而比亚迪的“零保险介入”全责模式,首次实现责任主体从用户到车企的彻底转移,契合L4级自动驾驶“权责归企”的核心定义。正如其智驾负责人所言:“兜底是为了让大家安心使用”,当技术可靠性经百万级验证后,责任承诺自然水到渠成。
可以预见,随着天神之眼OTA的持续进化与L4级泊车责任的落地,智能汽车正步入“功能实用化”与“权责明晰化”并行的新阶段。比亚迪以体系化能力为支点,不仅重新定义了安全边界,更推动行业竞争焦点从参数营销转向用户信任构建——毕竟唯有敢于为技术兜底,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放开双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