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最近玩了一招大换血:坦克车型全面撤出直营店,魏牌独揽直营渠道! 走进北京龙湖长楹天街的长城智选门店,你会发现展厅里坦克300、坦克500的身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魏牌蓝山、高山和新摩卡Hi4三款车。 销售员确认,全国范围的门店升级正快速推进,河北、广东等地已经完成变贵州等地区稍慢一步。 这场变革不是突然袭击,早在5月,魏牌新CEO冯复之就放风说坦克要回归经销商,魏牌将成唯一直营品牌。 当时内部吵得不可开交,牵涉的利益太复杂。 现在,长城铁了心要押注直营,魏牌成了唯一的“亲儿子”。 数据显示,8月魏牌新能源销量8028辆,暴涨167.51%,而长城总销量11.56万辆里,新能源只占32.4%。 魏建军把姓氏赌在魏牌上,这次渠道调整,分明是长城高端化背水一战的信号。
去年4月,长城智选作为直营试验田亮相,主打坦克和魏牌的高端车型,包括坦克300、400、500、700和魏牌蓝山、高山,共6个车系。 门店效仿新势力,分成零售中心、交付中心和用户中心,选址从一线城市铺到二三线。 这种“双销”模式埋下了祸根直营店和经销商卖同一款车,直接掐架。 经销商凭价格灵活性能砍价,去年就有媒体曝光,他们通过外部贷款返利,把车价压得比直营店低1万多块。 结果,直营店月流失7-8个客户,销售员吐槽“价格永远拼不过经销商”。 长城旗下2500多家经销商,很多合作超20年,网络盘根错节。 开大会时,长城甚至把直营体系只当成“大经销商集团”。 为了平衡利益,坦克这种热销车回归经销商网络,直营店只留魏牌。 冯复之的背景是理想、小鹏的渠道老手,他主导的变革意在化解内斗,直营店成本高企,坦克转化率低,撤出反而是及时止损。
魏牌被选中独享直营,原因简单粗暴:一是剥离容易,坦克品牌独立后热度高,经销商更能发挥其销量潜力;二是魏牌天生就是长城高端的“种子选手”。 2016年诞生时,魏建军放话“赌上姓氏,只许成功”。 VV系列曾帮魏牌快速打开市场,2018年累计销量破20万辆。 后来新能源转型慢,坦克又独立出去,魏牌跌入低谷。 直到去年新产品推出,才重新回暖。 现在魏牌有约60万家庭用户基础,8月销量虽只占长城总盘子的7%,全新高山车型被放在海报C位,魏建军亲自下场造势,从交车到直播全包了。 他个人社交媒体上,魏牌是绝对主角。 直营门店已覆盖110城、430家,年底目标扩到600家以上,最终冲千家规模。 对比坦克,魏牌定位更贴合直营目标客群注重智能、家庭的高收入群体,产品如蓝山、高山主打混动和MPV,而坦克偏硬派越野,用户画像差异大。
直营模式是烧钱游戏。 2025年上半年,长城销售费用飙到50.36亿元,暴涨63.31%,直营渠道扩张是主因。 扣非净利润却跌了36.39%,营收在销量增2.52%的情况下几乎停滞,说明高端车赚钱能力下滑。 一家汽车直营店年运营成本约400万元,长城目前有超360家零售中心、50家交付和用户服务中心。 魏牌月销还没破万,铺这么大摊子,回本周期漫长。 长城坚持“保利润”战略,直营能控价、塑品牌,避免经销商乱打折。 比如魏牌蓝山,有消费者抱怨价格比年初涨了,性价比不如竞品;高山7上市慢,导致用户退订。 这些痛点是新势力曾经历的,魏牌还在适应。 直营的核心是直接触达用户,冯复之把终端分三类:零售中心搞体验,交付中心管交车,用户服务中心做售后。 北京已开13家直营店,上海15家,全瞄准核心商圈,要和经销商网络“互补”,现实是竞争大于合作。
行业里,直营和经销的博弈正在反转。 新势力如小鹏推出“木星计划”,重新引入经销商;阿维塔、腾势也开放加盟。 直营的优势是品牌统一、服务标准化,覆盖力弱、成本高。 经销商能快速铺网,缓解车企压力。 长城的选择不是孤例特斯拉靠直营崛起,传统品牌如吉利也在加大燃油车投入,缓冲新能源转型风险。 8月国内燃油车销量90.2万辆,增13.5%,连续三个月增长。 长城近7成销量靠燃油车,这反而成了安全垫。 魏建军说未来三年是“生死之战”,直营模式被视为高端化救命稻草。 魏牌若成功,长城就能脱离价格战;若失败,拖累的不仅是利润,还有品牌向上的野心。 门店变革中,销售反映客流量没受影响,长期看,魏牌得证明自己扛得起大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