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

近期但凡有点关注电动车和股市的人,大概率都碰到过固态电池这三个字。

各种新闻、论坛、短视频轮番轰炸,资本市场跟着起哄,电池板块从春天一路涨到秋天,几家锂电企业的股价两个月翻了一倍,甚至有公司光靠蹭个固态专利,

股价就能一年暴涨几倍。

大家都在问,固态电池到底是车圈革命的新技术,还是资本玩的新花样?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各路车企喊着要上固态电池的车型,仿佛谁不跟进就要被淘汰。

光是公开喊量产的电池公司就有二十多个,九家车企也在凑热闹,奇瑞甚至说自家新车能跑1500公里,杭州到北京不用充电。听起来很美好,但业内很多人马上就出来泼冷水。

其实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固态电池,大多数都是半固态的,还混着不少液态电解质,跟真正的“全固态”还差得远。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官方也看不下去了,准备出台新规,要求这些“掺水”的电池都改名叫固液混合电池,想让行业别再靠名字玩噱头。

其实你仔细看,真正掌握技术的头部企业,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都没急着大张旗鼓搞量产,丰田甚至直接说要到2027年以后才有可能推固态电池车。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反而是那些没啥技术积累的小企业最喜欢高调喊话,头部冷静,尾部卖力造势,怎么看都像是资本炒作比技术进步跑得还快。

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不能否认,技术层面它的优势确实够硬。

传统锂电池里用的是液态电解质,容易短路起火,固态电池直接把电解质换成固体材料,安全性一下子拉高,以后电动车自燃的新闻或许真能少点。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续航方面也很猛,普通电池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左右,固态能冲到400Wh/kg以上,冬天电量掉得快的问题有望解决。

国内科研圈也没闲着。比如中科院物理所用碘离子搞出了能填补电极缝隙的新方案,清华的含氟电解质在高温下都能稳定不爆炸,中科院金属所研究的电池能弯折两万次不坏。

这些突破听起来很厉害,但离真正大规模上车还早着呢。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成本和生产工艺。

硫化物电解质的成本能达到每吨三五百万,跟白银一个价,100度电的电池上了车,光电池成本就得五十万,普通消费者根本负担不起。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生产过程也特别苛刻,得在极度干燥的惰性气氛里做,稍有一点水汽就废了。现在全固态电池的良品率只有六七成,距离量产还差一大截。

业内普遍预测,至少得等到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量产,想在未来五年用上全固态电池,几乎不可能。

其实电池技术的发展远不止一条路。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像西湖大学的电池再生技术,可以让性能衰减的电池恢复容量,复旦大学的补锂技术让电池寿命延长到18年,还有越来越多的换电模式,

蔚来和宁德时代的换电站加起来已经建了几千座,补能只要90秒。

到2025年,换电模式的市场渗透率可能到四分之一,补能焦虑早就不是大问题。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说到底,现在买车纠结是不是固态电池没啥必要。

真正的全固态电池短期内根本买不到,现有技术已经很成熟,主流电动车续航都能到600公里以上,快充和换电已经能覆盖绝大部分需求,安全性也在持续提升。

中国在电池领域的底子其实很厚,2024年全国发电量甚至是美国的两倍,占了全球三分之一,电池技术多点开花,未来潜力巨大。

半年翻倍!资本热炒固态电池,集体量产是真突破还是作秀?-有驾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产业链的成熟,靠资本炒作是催不出来的。等五到十年后,等到全固态电池成本降下来,技术真正成熟了,它自然会进入我们的生活。

现在最靠谱的做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车,不用盲目跟风,更别被股市的热闹冲昏头脑。选适合自己的,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