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消息,在准备买车的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这事儿关系到咱们每个人未来买车的成本,尤其是那些正盯着插电混动车型的朋友们,更得好好琢磨一下了。
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就是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一个新公告,把从 2026 年开始,咱们买新能源车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给重新划了道道。
总的来说,好消息是优惠还在,国家依然支持大家买新能源车;但坏消息是,这个优惠的门槛明显抬高了,不是什么车都能随随便便享受到了,特别是对技术提了更高的要求。
咱们先说说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钱的问题。
以前我们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车辆购置税是完全免掉的,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举个例子,你买一辆开票价 20 万的车,按照传统燃油车的算法,购置税大概要交一万七千多块钱,之前买新能源车这笔钱就直接省了。
但是,从 2026 年 1 月 1 日开始,这个政策就变了,从“全免”变成了“减半征收”。
不仅如此,还加了一个“天花板”,就是每辆车减免的税额最高不能超过一万五千块钱。
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还是算笔账。
如果你买一辆 15 万的车,按新规,你需要交的购置税大概是六千六百多块,这笔钱以前是不用花的。
如果你看上的是一辆三四十万的高端新能源车,那能省的钱就更少了。
比如一辆 40 万的车,理论上减半的税额能到一万七千多,但因为有一万五的上限,所以你最多也就能省一万五,剩下的部分还是要自己掏腰包。
很明显,国家这是在逐步让优惠政策回归正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水漫灌了,汽车市场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自身的实力说话。
如果说优惠力度减小只是让大家在花钱的时候多掂量一下,那么接下来要说的技术门槛,对很多汽车厂家和特定车型来说,可就是一道非常严峻的考验了。
这次新政策里,最核心、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一条,就是给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里面也包括了增程式电动车)设定了一条硬性的“红线”:纯电续航里程。
按照新规定,从 2026 年开始,这类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在国际通用的 WLTC 测试标准下,必须达到或者超过 100 公里,才有资格去申请那个减半征收的购置税优惠。
如果你的纯电续航不到 100 公里,那对不起,你就得和普通燃油车一样,老老实实地全额缴纳购置税。
这 100 公里,可以说是一道分水岭,直接就把现在市面上的一大批热门车型给框在了门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很多走亲民路线、销量非常火爆的插电混动车,它们的纯电续航里程恰恰就卡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大多在 50 到 70 公里之间。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比亚迪秦系列,它的入门版本纯电续航就是 55 公里;还有吉利推出的银河 L6、L7,也有不少版本的续航是在这个区间;奇瑞的风云 A8 等车型也是类似的情况。
这些车过去为什么卖得好?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价格不高,又能上绿牌,还能享受全免购置税的政策红利,综合下来性价比就显得特别突出。
但是新政策一旦实施,它们最大的优势之一——免税,就没有了。
一辆十万出头的车,突然要多交将近一万块的税,这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无疑会大大降低。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难解决啊,车企给车多装点电池,把续航提到 100 公里不就行了吗?
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国家这次出台的政策是一整套组合拳,不是只看续航这一个指标。
除了纯电续航要达标,新规定还对车辆的能源消耗效率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对于插电混动车,它要考核你在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第一种,是在电池电量比较低,主要靠发动机驱动的“电量保持模式”下,你的油耗表现怎么样。
标准定得非常高,要求车辆的油耗必须比国家规定的同级别传统燃油车的油耗限值还要低上一大截,根据车重的不同,要低 70% 或者 75%。
这就意味着,你的发动机本身必须非常省油,混动系统也必须足够高效,不能是那种没电了就变成“油老虎”的伪混动。
第二种,是在用电行驶的模式下,你的百公里电耗也不能超标。
这两个标准合在一起,传递出的信号就非常清晰了:国家不希望车企只是简单粗暴地堆砌电池来凑续航,而是要逼着大家在发动机技术、电控系统、能量管理这些核心技术上下真功夫,造出真正节能环保的好车。
对于纯电动车,要求同样也收紧了,主要是考核百公里电耗。
标准会根据车子的重量来划分,车越重,允许的电耗会稍微高一点,但总体上也是鼓励车企把车造得更轻、更省电。
像那些技术比较老旧、车身又重、电耗又高的车型,未来可能就很难再享受到税收优惠,慢慢就会被市场淘汰掉。
面对这样严格的新规,汽车厂家们自然是压力山大。
从现在到政策正式实施,只有一年多的缓冲时间,他们必须赶紧调整产品策略。
可以预见到,在 2025 年底之前,很多车企可能会搞一些所谓的“购置税兜底”活动,也就是厂家自己掏钱帮你把税交了,以此来清理那些不符合新规的老款车型库存,这对于想捡漏的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同时,各大车企的技术部门肯定也在加班加点,抓紧时间升级电池包、优化三电系统,争取在新规实施前申报符合标准的新车型。
不过,对于国内一些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头部企业来说,这个挑战其实并不算太大。
我们看到,像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品牌最近推出的新一代混动技术,纯电续航动不动就是 150 公里、200 公里起步,完全能够轻松满足新规要求。
新政策对它们来说,反而像是一阵东风,可以帮助它们清理掉那些技术落后的竞争对手,让市场更加健康。
相比之下,一些在新能源转型上动作比较慢的合资品牌,它们本来在国内的插电混动市场就没什么存在感,现在技术门槛一提高,未来的路恐怕会更难走。
那么,这件事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长远来看,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政策的导向作用,最终会让我们在市场上买到更好的产品。
以后,我们买到的插电混动车,纯电续航里程足够长,对于大部分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完全可以只用电,不用烧一滴油,真正享受到新能源车带来的低成本和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
只有在节假日跑长途的时候,才需要用到发动机,也完全没有里程焦虑。
这就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只有几十公里续航,需要天天充电,一旦没电油耗比同级别油车还高的“假新能源”车。
总而言之,这次的新政策,就是国家在用政策这根指挥棒,推动整个汽车行业进行一次技术上的大升级,淘汰掉那些投机取巧的落后产品。
对于我们买车的人来说,如果你不着急,可以稍微等一等,等到 2026 年之后,市面上的车型在技术上会更加扎实,用起来也会更加省心、省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