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极氪,我这身边几个开车的哥们儿,一聊起来就两极分化。
一派是铁粉,天天在群里晒续航里程,恨不得把每一度电都掰成两半花;另一派,就是极氪车主,每次看着仪表盘上的电耗数字,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好家伙,这是个电动车吗?还是个移动的电网啊?”
大家给它起了个外号,叫“电耗子”。
听着是有点损,但你别说,还挺形象。
但我琢磨着吧,这个事儿不能光看表面。
你不能因为一个人饭量大,就说他吃得太多,你得看他干了什么活儿。
咱们把极氪001拿出来,跟它老对手特斯拉Model Y摆在一起,数据确实有点“刺眼”。
同样号称能跑750公里,特斯拉用78.4度电就搞定了,极氪呢?
非得揣个100.1度的大电池,足足多出21.7度。
这个数字,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是“技术落后”的铁证。
可如果我告诉你,极氪这多出来的二十来度电,其实是它给你买的“保险”,你信吗?
我有个朋友,就开着一台极氪001,有次在高速上,旁边大货车呼啸而过,他方向盘稍微一抖,车身却纹丝不动。
他说,当时那感觉,就跟坐在一艘游艇上,哪怕外面风浪再大,你也能稳稳当当的。
这可不是玄学,这是实打实的物理。
你去看看这车的脚,那轮胎宽得跟小钢炮似的,255mm起步,21寸的大轮毂,跟个健美运动员似的。
这尺寸,在同级别的纯电轿车里,简直就是独一份。
你想想,这么宽的胎,接触地面面积大了,摩擦力上去了,抓地力自然也强了,操控和稳定性就好得没话说。
但代价呢?
就是电耗。
就像你穿一双大头皮鞋跑步,肯定比穿双轻薄的跑鞋费劲,对吧?
所以,极氪压根儿就没打算跟特斯拉在“续航内卷”这条路上硬碰硬。
特斯拉更像个瑜伽大师,追求的是身轻如燕,每一度电都用得精打细算;极氪呢,就是个实打实的“老炮儿”,从它家兄弟极氪009身上就能看出来。
那台车,最大载重量干到775公斤,比问界M9这种六座大型SUV的475公斤还高一大截。
这玩意儿,是新势力们玩儿不明白的,因为他们脑子里第一反应是“成本”,是“效率”,是“轻量化”。
而像吉利这种传统车企,在汽车工业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骨子里刻着的就是“安全冗余”,是“真材实料”。
他们宁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多加一块钢板,多焊几条加强筋,让车子更重、更结实,即便这会让你在长途跋涉时多进一次服务区,多付一点电费。
说白了,极氪这哥们儿,就是那种“实心眼儿”的人。
它没想着给你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没想着在数据上跟你玩儿花活儿。
它把钱花在了你最看不到,但最关键的地方——底盘、悬架、车身结构。
这就像买了个房子,你选了个外表金碧辉煌,里面却是空心砖的,还是选了个外表朴实无华,但地基和承重墙都给你用足了料的?
答案不言自明吧。
当然,我不是说特斯拉就不好。
它那种极致的效率,也是一种技术奇迹。
毕竟,能在电池容量小了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把续航拉到同一水平线,没有两把刷子是做不到的。
但这也暴露了两种造车理念的冲突:一个是软件和效率至上,把硬件当成实现软件功能的载体;另一个是硬件至上,软件和效率是锦上添花。
这两种路,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极氪是“电耗子”,你大可以笑一笑,告诉他:“你看到的,是它在跑;我看到的,是它在为你‘负重前行’。”
那些多出来的电,都变成了你开在路上那份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在如今这个一切都追求轻薄、极致的时代,能有一家车企还愿意为了这份沉甸甸的安全感而“逆流而上”,我觉得,这事儿本身就挺酷的。
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