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7月创作挑战赛#
上周洗车时蹲下来擦轮毂,突然发现右前轮胎纹里藏着几道指甲盖长的细缝 ——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刚跑两万多公里的胎,难不成要提前退休?相信不少车主都遇过这种情况,对着轮胎上的小裂纹犯嘀咕:到底是正常老化,还是该立马掏钱换胎?
其实判断这事儿有门道,先看裂纹长在哪儿。前几天在汽修厂碰到个伙计,他后胎正面有几道两毫米深的裂纹,师傅用螺丝刀挑了挑说 "问题不大"。但要是裂纹出现在胎侧,哪怕只有头发丝那么细,都得绷紧神经。记得去年暴雨天,有辆 SUV 在高速上爆胎,后来拆下来看,就是胎侧不起眼的小裂纹在水压冲击下崩开了,想想都后怕。
再摸摸裂纹的手感。用手指顺着纹路摸过去,要是能感觉到明显的凹陷,或者裂纹边缘已经发硬发脆,就像晒了一夏天的胶皮管,这时候别犹豫,该换就得换。我邻居那辆开了五年的车,轮胎看着挺新,就是胎面布满细密的龟裂纹,上周跑山路时差点打滑,到店里才发现橡胶已经失去弹性,抓地力只剩原来的三成。
有人说 "我这胎才用三年,里程数也没到",但你想想,常年停在露天停车场的车,橡胶在紫外线暴晒下老化速度比车库里的快一倍。前阵子帮朋友检查车,他那胎才两年,可裂纹里都能塞进纸片,一问才知道,夏天总停在写字楼楼下的暴晒区,橡胶早就被晒 "熟" 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裂纹都得换,比如胎面纹路里的浅纹,只要没超过花纹深度的一半,找师傅做个硫化修补还能再战。但有个底线得记住:胎侧裂纹超过五毫米,或者裂纹里能看到白色帘布层,就算老板拍胸脯说能补,咱也得掉头就走 —— 这可不是省钱的时候。
说到底,轮胎就像汽车的鞋子,鞋底裂了还硬撑着,受伤的终归是自己。下次保养时别光看机油,蹲下来看看轮胎纹路,摸一摸裂纹手感,心里有谱才能开得踏实。毕竟在路上跑,安全这根弦,松不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