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M9起售价低于十八万,性价比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配置和续航的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这次吉利银河M9的价格确实让我有点惊讶。官方定价18.38万起,限时优惠最低17.38万,跟我之前预测的差不多,毕竟现在这个市场,谁都得靠价格吸引点眼球。特别是市场上对中大型纯电SUV的需求在不断增长,银河M9能在这么高的级别里抄近路,价格就变得特别关键。

我记得有个修理工跟我说:开到店门口,看到这个大块头,我还真以为是个二手货车。5205毫米的车长,这个尺寸放市场是个真大个头,比不少合资中大型SUV还要气场十足。这个长度又带来了很好的空间表现——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放倒座椅可以用来临时办公,平时载人载物都不错。

吉利银河M9起售价低于十八万,性价比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配置和续航的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说到配置,要考虑的点也挺多的。就以这个入门版的100km两驱启航版为例,它就恰到好处:配备了陕汽时代(宁德时代)18.4千瓦时电池,支持快充。这价格不到19万,配置也不算差——12.66英寸液晶屏、20英寸轮毂,迎合了够用就好的消费者心理。

但问题来了。对比同价位的深蓝S09或奇瑞风云T11,银河M9的硬件在某些地方差了点——比如它的Maglev悬架(魔毯悬架)虽说是个亮点,但起价2万还得额外买,算了吧,某种程度上,悬架的生硬感容易被放大。芯片用英伟达Orin-Y,确实挺亮眼,但实际体验,差别也不会像拼硬件的手机那么明显,毕竟我试过那种硬件越多越好的汽车辅助系统,有些其实用起来也挺麻烦。

你可能会问:这车到底靠谱不靠谱?我猜测,银河M9的供应链真是个拼图游戏,底盘是合资引进的,国产化的零部件还得走多道工艺。这就像做一道菜,原料得盛好,火候得掌控好。而且,光看电池规格,好像只提到了宁德时代,但我没细想过,银河的电池供应是不是够稳定?尤其是在某些低价冲刺的车型里,批量生产带来的质量控制,还是个未知数。

吉利银河M9起售价低于十八万,性价比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配置和续航的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说到续航,我估算——230公里的CLTC续航,看似不长,但如果出门用两小时快充,回来补个电,基本上还能满电。热编码心算嘛,假设每百公里耗电大概18千瓦时,10块钱能跑60公里,估算每公里0.17元左右,日常家用还算可以。可这续航到底够用吗?把够用定义得太宽,也许对跨城出行的朋友就不太友好。(这段先按下不表)

配置上,到四驱版大概是个必须思考的点。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四驱版本从210公里降到最少续航时间,意味着电子四驱牵扯了不少电池能量。平时城市用,双电机就够了吧?但假如要追求极限性能,可能会考虑四驱。我还在琢磨:这车的四驱系统,是像挂在后面的小尾巴,还是实时全时?我猜测,银河可能采用了感应式后桥控制,具体我还真没搞明白(这猜测不一定准确,但的确挺有趣)。

说起这车的供应链问题,你让我想起去年某次参观供应工厂时的感受——那些看起来像是零散拼凑的零件,实际上每个都经过了严格调试。就像你用拼装玩具拼成的模型,每个零件必须合得天衣无缝,否则不可能拼出个像样的整车。这工程背后,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至于可靠性,行业内的零件大户都在争,供应商的合作稳定性,可能就决定了银河M9未来的表现。

我还在琢磨,配置方面,最吸引我的是内饰那块巨大的显示屏——30英寸,分辨率6K。这画质能否真满足高清影视的追求?说到这我突然后悔,没有亲自体验看电影的效果,只有绘声绘色的想象。感觉这配置在追求科技感,但是否会因为硬件压力影响到整车的稳定性?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

吉利银河M9起售价低于十八万,性价比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配置和续航的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我觉得,配置差距最大的还是舒适度。按摩座椅、全景天幕、那么多个屏幕堆在一起,消费者是不是会觉得越来越麻烦?配置堆得越多,要操作难度也越高。有时候我在想:车子主要还是用来用的,不一定非得全配。你会为了娱乐又多花几万,还是觉得简单点实用点,这其实是个买车的智商税问题吧。

说到消费者心理,这车价格的分水岭在20万左右。20万以下,还是对应了部分入门储备。但想要拉满大部分配置,得多掏几万。你会被配置越多越值钱的冲动诱惑,还是觉得摒弃浮华,只要用得舒服?每次我听客户讲,最怕的就是:我还得自己慢慢补,也不知道哪个配置真用得顺手。。

这个市场,配置定义得太模糊了,有人只要空间,有人非得配到未来感。银河M9的悬架,主动悬架和魔毯,给了个选择空间,但我在想:消费者会在这些花哨的配置上折腾很久么?还是更愿意省点心钱,用在实际出行效率上?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吧。

吉利银河M9起售价低于十八万,性价比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配置和续航的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讲真,我也曾怀疑过:这么多功能,真的都能用上?像车载冰箱、后排娱乐屏……我有朋友就笑我:开车还要吃冰箱里那瓶矿泉水?慢慢来吧。哈哈,但顾客有没有就是想要个酷,装个样,实际上也是市场的一部分。

腰包鼓不鼓,这可能也是两说——同样一台车,真打算用它跑长途的,你会考虑电池容量和续航,如果只是城市黑灯瞎火走走,也许就很满足。你说呢?这台银河M9,到底是个酷,为了科技,还是个实际,能用就行的车?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无论价格配置怎么变,最终都得看用车体验是否舒服。这个感觉,我觉得一点都不能靠数据说明。你买车,是为了给自己多点自由,还是为了让人觉得有势一点?这些话题都挺复杂。

吉利银河M9起售价低于十八万,性价比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配置和续航的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我想问:在这么多花哨的配置和价格战背后,真正看重的,还是那点用得上的实用。你在购车过程中,最在意的到底是啥?是不是那辆车里藏着一个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小细节?那点温度、那块屏幕,或者是坐在车里那份归属感……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