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特工厂谢幕,大众电动化转型阵痛加剧

15年前锣鼓喧天的南京工厂门口,时任大众CEO文德恩和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共同剪下红绸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年产36万台的“桑塔纳摇篮”,会在2025年夏天挂上生产终止的倒计时牌。 7月的江宁开发区,流水线早已停止运转,工人们围在车间公示栏前传阅安置方案。 这座为帕萨特立下赫赫战功的工厂,最终在比亚迪汉和小鹏P7的冲击下轰然熄火。

上汽大众的搬迁车正把最后几台设备运往仪征。 车间主任老王看着被拆走的德国进口冲压机感慨:“2018年我们三班倒都来不及造帕萨特,现在停车场的新车能停半年。 ”他脚下的这片厂区,曾是大众在中国燃油车辉煌期的缩影。 而今工厂每产一辆燃油车就要亏损上万元,空置的45%产能在风吹日晒中生锈。 园区门口卖盒饭的张婶最能感知冷暖:“斯柯达生产线去年就停了,工人少了一大半,以前我给二十多个班组送饭呢。 ”

帕萨特工厂谢幕,大众电动化转型阵痛加剧-有驾

距南京两百公里的仪征生产基地成了新的中心。 这里的供应商园区集聚着上百家零部件工厂,汽车电子研发大楼每天灯火通明。 大众工程师们正把南京工厂的精锐团队重组进电动化项目组,流水线工人张伟刚领到高压电工证:“安亭一厂关停时老师傅转岗搞三电,现在轮到我们了。 ”车间里堆满橙色的高压线束,老式发动机装配台正被拆解,腾出的空间将摆放动力电池测试台架。

转型阵痛直接显现在经销商报表里。 城东4S店销售总监陈莉翻着半年报表皱眉:“ID.4展车打了七折还是卖不动,汉EV上市三个月抢走我们三成订单。 ”去年她们店裁员十多人,售后工位空着五六个。 最让她焦虑的是新势力直营店开进了商场:“小鹏销售领着客户体验自动驾驶时,我们还在解释购置税补贴政策。 ”

大众在合肥的研发中心昼夜不停。 德国工程师与中国团队挤在同一个工位调试新平台架构,办公区挂着中英双语的“EE架构攻坚倒计时”牌。 从南京抽调过来的软件工程师小吴刚通过代码测试:“传统网关架构改域控制器就像让蒸汽火车变高铁,但小鹏给的架构文档让我们少走半年弯路。 ”隔壁实验室里,国轩高科送来的标准电芯正在循环测试机上充放电,电池包成本已比进口方案低了三成。

经销商会议上火药味十足。 华北区销售负责人敲着桌子强调:“Model 3焕新版比我们便宜三万,门店每天进店量掉到个位数! ”大众总部派来的德方高管连夜调整定价策略,次日上市的ID.7被迫全系降两万。 财务总监看着报表直摇头:“每卖一辆车要贴七千块营销费,比去年亏得更狠。 ”会议室后墙贴着去年全球业绩海报——欧洲纯电销量增长90%的亮绿色箭头,与中国区30%跌幅的血红色柱状图形成刺眼对比。

帕萨特工厂谢幕,大众电动化转型阵痛加剧-有驾

车间电子屏切换成新的生产计划。 仪征工厂二号线正将燃油车月产量从1.5万台压缩到8000台,省下的产能配额让给ID系列。 原南京工厂技术科长刘明蹲在生产线上调校电动底盘合装设备:“帕萨特的夹具刚拆走三天,新产线上全是激光雷达标定仪器。 ”设备科统计发现,产线智能化改造后,焊装车间从300人减到130人。

位于上海安亭的旧工厂如今挂上“智能网联研发基地”的牌子。 穿着格子衬衫的程序员穿行在曾经的冲压车间里,服务器机柜取代了冲压机床。 从南京过来的老焊工李建国如今在数据标注中心教年轻人识别汽车零件:“帕萨特车门焊点标准我闭着眼都能摸出来,现在要学标注800种障碍物。 ”他的工位贴着儿子在蔚来工厂的合影——那边正在新建第三条产线。

供应商大会上躁动不安。 座椅厂商老赵举着涨价单据据理力争:“碳酸锂跌价你们就压我们合同价,人力成本上涨又不给补偿? ”大众采购总监调出成本比对表:“比亚迪给你们的订单量是我们两倍,报价还低15%。 ”会议中途有人接到电话离场,业内传出两家二线供应商已在申请破产保护。

大众中国总部电梯里贴着贝瑞德续任的海报。 这位续约三年的中国区CEO刚批准了渠道改革方案,传统经销商体系将被直营+代理混合模式取代。 南京经销商老陈在电话会议里发愁:“改装店面要投两百万,光超充桩就占80万预算。 ”方案里要求所有门店在年底前配备800V超充设备,此时隔壁理想门店的5C超充桩已经服务了半年。

帕萨特工厂谢幕,大众电动化转型阵痛加剧-有驾

财务部封存的南京工厂资产负债表显示,土地处置收益勉强覆盖员工安置费。 人力总监翻着3600名员工的转岗名单叹气:“45岁以上老技工里,只有三成愿意去仪征。 ”厂区附近出租屋的房东已经开始降租金,当年为服务外籍工程师开的高级西餐厅,上周悄悄换成了新能源充电站招牌。

海关数据记录着奇怪的曲线。 大众德国工厂发往美国的ID.7囤积在休斯顿港口,而上海港集装箱堆场则积压着欧洲退回的磷酸铁锂电池模组。 供应链经理对着报表挠头:“美方加征50%关税后,墨西哥产ID.4每辆成本暴涨7万,从中国出口反成最优解。

小鹏广州研发中心的大众驻场团队迎来新任务。 德方项目经理收到最新指令,要求将EE架构开发周期再压缩三个月。 “我们必须赶在2026年春节前量产,否则整个MEB-plus平台都会输在起跑线上。 ”他在周报中写道。 此时距离大众监事会设定“中国区全面电动化”的决胜节点,还剩最后十一个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