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大考!蔚小极押宝Q4集体盈利,谁能突围?

汽车江湖,风云变幻。

眼下最扣人心弦的,恐怕不是哪家车企又抛出了炫目的新技术,而是几位新能源领域的掌舵者,不约而同地喊出了那句掷地有声的誓言:“今年第四季度,我们必须盈利!”

您听听,蔚来掌门人李斌,小鹏董事长何小鹏,极氪首席财务官袁璟,三位行业巨头,像是心有灵犀一般,将盈利这张“生死符”挂在了202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

这场景,仿佛三位武林高手齐聚华山之巅,立下军令状,非要在这年底决出个胜负,看看谁的内力更深厚,谁能在这片“红海”里搏出一线生机。

新势力大考!蔚小极押宝Q4集体盈利,谁能突围?-有驾

2025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势力而言,无疑是一个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

十年狂飙突进,资本市场与消费者,早已没了当初的耐心。

企业能否实现盈利,能否自主造血,成了衡量其能否持续生存的核心指标。

此刻,距离年底仅剩数月,这三家头部新势力,竟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共同向着单季度盈利发起冲刺。

它们,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蔚来的“温柔一刀”与背水一战

谈及蔚来,笔者的感受总是复杂。

它的服务,它的换电模式,它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高端格调,无不令人赞叹。

每次走进NIO House,空气中弥漫的咖啡香气,服务人员暖心的笑容,总让人觉得并非来处理车辆问题,更像是赴一场精心安排的生活之约。

一位蔚来车主曾向我倾诉:“选择蔚来,我买的不仅是辆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份归属感。”

这份情感连接,无疑是蔚来最宝贵的资产。

新势力大考!蔚小极押宝Q4集体盈利,谁能突围?-有驾

可这份“极致体验”的背后,资金的消耗速度同样令人心惊。

翻看蔚来的财务数据,截至2025年6月,其流动资产合计525.08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934.30亿元。

这种资产负债比,直观地告诉我们,企业每拥有100元资产,其中87元都来自借贷。

这日子过得,着实有些紧绷。

2024年全年净亏损224亿元,累计亏损已突破1200亿元。

更让人揪心的是,流动负债已超越流动资产近百亿元,这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油箱却已见底,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李斌那句“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我们整个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言语间透出破釜沉舟的悲壮。

但蔚来并非束手就擒。

他们正悄然布局,祭出“降本增效”的利器。

自主研发的神玑NX9031芯片,据说每搭载一台车,便能为企业节省1万元的成本。

这绝非小数目。

一旦大规模应用,毛利率将实现显著提升。

试想,未来的蔚来座舱,智能交互更流畅,驾驶辅助更可靠,同时成本结构也得到优化。

用户体验不打折扣,价格却可能更具吸引力,这样的诱惑,谁能拒绝?

小鹏的“智驾先锋”与稳健前行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底气,源于何处?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已连续七个季度稳步上扬!

2025年第一季度,它跃升至15.6%,创下历史新高,与行业标杆特斯拉16.3%的毛利率仅一步之遥。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你发现自己离领跑者只剩半个身位,那股追赶的冲劲自然油然而生。

小鹏财务副总裁吴佳铭曾透露,G6、G9等新车型,即使是改款,其毛利贡献也远超旧款。

笔者去年试驾G6时,那流畅至极的车身线条,从车头蜿蜒至车尾,没有任何冗余的刻画,配合其低趴的姿态,活脱脱一个轿跑SUV的矫健身影。

车门轻启,进入座舱,内饰的简洁与科技感扑面而来,特别是那块大尺寸中控屏,操作如同智能手机般丝滑,按键的触感也恰到好处。

驾驶起来,加速响应线性而有力,底盘调校韧性十足,即使通过减速带,车身晃动也微乎其微,给人以扎实稳健之感。

这都表明小鹏在产品力上精益求精,用户自然乐意为这些卓越的体验买单,毛利提升也顺理成章。

新势力大考!蔚小极押宝Q4集体盈利,谁能突围?-有驾

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更是倾尽全力。

其端到端大模型与自主研发的图灵芯片,集成算力相当于三颗英伟达Orin-X芯片,直接压低了硬件采购成本。

XNGP智驾系统更是技艺超群,每两天便能进行一次迭代,在核心区域,千公里被动接管次数少于一次,其表现已接近资深驾驶员的水平。

在高速公路上驾驭小鹏,基本无需过多干预方向盘,车辆便能自主判断路况,完成超车、变道,那份安心与便捷,令人真切感受到科技的温度。

这种技术优势,不只是其核心竞争力,更是未来实现盈利的坚实壁垒。

极氪的“融合之道”与厚积薄发

极氪在这场盈利的较量中,最大的依仗,便是背靠吉利这棵参天大树,并深度整合了领克品牌。

2025年2月,极氪与领克完成战略整合,组建极氪科技集团,此举可谓“同舟共济,其利断金”。

首席财务官袁璟明确指出,整合后,双方研发费用直接削减15%,这笔节省下来的资金,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盈利转正的速度,自然将大幅加快。

极氪的财务基础本身就颇为稳健。

2024年第四季度,其整车毛利率已突破17.3%。

2024年全年净亏损57.9亿元,同比收窄30%。

特别是第四季度,净亏损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20多亿元,这进步,堪称行业内的“模范生”。

笔者曾有机会驾驶极氪001,那车身线条,流畅得令人过目难忘,溜背设计配以无框车门,每次停妥车辆,总忍不住多端详几眼。

内饰材质触感上乘,软包覆盖广泛,细节处理亦臻于完美。

置身车内,豪华感与科技感交织。

新款极氪001更搭载全栈900V高压平台,双电机版续航可达810公里,支持12C超充,电量从10%充至80%,仅需7分钟!

这速度,一杯咖啡未尽,电量已足。

其自主研发的神盾金砖电池,通过材料与结构创新,实现了5.5C充电倍率,在低温环境中,零百加速达成率仍能维持98.6%。

此外,SEA浩瀚架构的零部件通用化率超过80%,规模化生产有效压缩了成本,同时也为高端车型极氪9X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新势力大考!蔚小极押宝Q4集体盈利,谁能突围?-有驾

交付量与技术迭代:盈利的“双翼”

这三家新势力之所以敢于喊出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除了各自精心打磨的“杀手锏”,更重要的底气,源于交付量的持续攀升。

蔚来汽车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42094辆智能电动汽车,第二季度更是飙升至72056辆,环比增长71.2%,其增长态势迅猛。

小鹏汽车第一季度交付94008辆,第二季度交付103181辆,第三季度达到116007辆,一路稳健上扬。

极氪科技集团(涵盖极氪品牌与领克品牌新能源车型)第一季度总交付量114011辆,第二季度交付130866辆,其中极氪品牌交付量亦接近5万辆。

交付量是市场认可度的直接体现,也是摊薄成本、实现规模效应的关键。

有了足够的产销规模,那些巨额的研发投入,才能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回报。

新势力大考!蔚小极押宝Q4集体盈利,谁能突围?-有驾

市场激流与政策暗礁:盈利路上的重重考验

然而,仅凭底气尚不足以高枕无忧,这个市场,竞争的炽烈程度令人窒息。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逾50%,但行业利润却持续走低,价格战的烈度未见丝毫缓和,你降我亦降,导致整体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

第四季度这个时间节点,对这些车企而言,无疑是一场“生死大考”。

若未能成功盈利,部分企业恐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虽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呼吁行业缓解“价格战”,但市场竞争的强度并未减弱,尤其是9月份,超过70款新车型密集上市,进一步压缩了本已紧张的利润空间。

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存在滞后性,车企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交付与更精细的成本控制,方能对冲价格战带来的巨大压力。

政策风向也在悄然转变。

近期,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已明确取消或调整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政策。

购置税减免政策虽延续至2025年底,但技术门槛却逐步抬高,例如2026年起,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需达到400公里以上。

这表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正从“普惠”转向“择优”,对车企的技术实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2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注定是波澜壮阔的三个月。

蔚来、小鹏、极氪,这三家“拓荒者”,能否在价格战的泥淖中辟出一条盈利的康庄大道?

能否在技术竞赛中持续领跑?

能否让那些跟我们一样,对新能源汽车充满憧憬的消费者,看到一个更稳定、更光明、充满生机的未来市场?

正如古人所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新势力,历经市场风雨的磨砺,正迎来最终的考验。

它们能否在寒冬中绽放出盈利的芬芳?

我们唯有静待花开,看这场年度大戏如何收官。

这不仅是观赏一场商业竞争,更是在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浴火重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