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品牌新能源汽车车主刘先生在一次行驶途中,车机系统忽然以弹窗形式推送了一则推荐购车可享积分的“广告”。由于弹窗遮挡了大半个屏幕,刘先生难以看清导航信息,导致错过高架桥出口,无奈点击“取消”后绕路行驶。事后,经刘先生联系4S店投诉,车企停止了相关弹窗推送(据7月2日央视网报道)。
其实,车机系统弹窗广告影响司机驾驶的情况并非个例。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涉及车机广告的投诉数量同比增长210%,成为仅次于电池安全的第二大维权焦点。弹窗广告为何引发众怒?究其原因,在于车机系统弹窗广告过度侵入,已经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车机屏幕与手机、电脑屏幕不一样。在行驶过程中,弹窗广告会直接遮挡行车重要信息,容易造成驾驶员的误操作。而且,弹窗广告突然霸屏,需要手动点击才能关闭,如果不慎点击到广告本身,还有可能跳转到其他页面。这些操作都可能让驾驶员分神分心,增加驾驶风险和交通安全隐患。
对于弹窗广告,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中均有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可以一键关闭。而且,一些车企在消费者购车时实际并未告知会有广告推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因弹窗广告影响驾驶而产生了交通事故,根据民法典的过错责任原则的相关规定,相关车企可能也要承担相应民事侵权责任。
话说回来,车企纷纷用弹窗广告来抢占车机屏幕,也正是因为看上了这方寸空间的商业价值。车机系统能够获取车辆位置、行车轨迹、剩余电量或油量等许多与车辆有关的数据,进而完美匹配广告场景,增加车企的收益。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来车机系统商业潜力更加不可小觑。目前车机广告并无规范,车企在探寻商业变现模式时难免激进,出现侵扰消费者的行为。
如此看来,治理车机屏幕弹窗广告乱象,仅靠企业自觉自律恐怕动力不足,明确的制度规定必须跟上。此前,备受观众诟病的电视开机广告,就是在消费者的呼声之下,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出全面取消的禁令。车机弹窗广告如何处理更为妥当?一刀切要求从重要行车信息屏幕中全面取消,让车企少了一块利润丰厚的广告位,似乎有些苛刻,毕竟非行车时段还有安全做广告的合适时机,一些事关车主的“车企关怀”信息也并非毫无作用;而允许播放广告,如何确保各家车企合理设定安全投放时机、规范弹出形式以及设置用户取消程序,也考验统一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度。
车机弹窗广告的走向,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调研,依法作出规定。但至少有一点非常明确,不能影响安全驾驶是底线。车载智能系统,首先要保障的是行车安全,而非商业收益。
[责任编辑:谢思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