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要是聊起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那话题肯定绕不开一个经典的选择题:到底是买纯电动的,还是买混合动力的?
这个问题就好像豆腐脑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喜欢纯电动车的人会觉得,那才是未来的方向,开起来又安静又顺滑,科技感十足。
而支持混合动力的人则认为,混动车没有续航焦虑,能加油也能充电,长途旅行心里踏实,这才是最适合咱们中国家庭的万全之策。
两边都有道理,听得人是云里雾里,更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不过,咱们有时候自己争论不休,不如看看市场的反应,看看大多数人真金白银地在为什么样的车投票。
在这方面,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领头羊比亚迪,它每个月公布的销量数据,就像一份市场调研报告,非常直白地告诉了我们一些正在发生的变化。
就在前不久,比亚迪公布了最新的销售成绩,新能源车的总销量依旧非常可观,这说明大家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是越来越高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份成绩单拆开来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上基本上是旗鼓相当,各占半壁江山,可以说是两条腿走路,走得又快又稳。
可现在的情况是,纯电动车的销量同比增速非常迅猛,像上了快车道一样往前冲,而插电混动车的增速则明显放缓,甚至在某些统计周期里出现了下滑。
这个变化可不是个小信号,它说明在消费者群体中,那杆选择的天平,正在明显地向纯电动车那一边倾斜。
这背后肯定不是偶然,而是众多消费者在结合了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用车体验后,做出的一个集体选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看似“万无一失”的混动,转而投向了纯电动车的怀抱呢?
首先,我们得从这两种车的根本构造上说起。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说白了其实非常简单,核心部件就是一大块电池,加上一个或者几个电动机,再配上一套电控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很直接,电池放电,电机转动,车轮就跟着滚,中间没有太多复杂的机械传动过程。
这种简单的结构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靠性高。
部件越少,理论上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就越少。
相比之下,混合动力车就要复杂得多了。
它不仅有纯电动车那套电池和电机,还必须保留一套完整的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复杂的变速箱、油箱、排气系统等等。
这相当于把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硬是塞进了一个车壳子里,还要让它们俩能够默契配合,时而用电,时而用油,时而油电一起上。
这种设计本身就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各个部件之间协同工作,只要有一个环节配合不好,就可能影响驾驶体验。
比如,有些混动车主就反映过,在电量比较低的时候,车辆需要启动发动机来驱动或者充电,这时候发动机介入的瞬间,车子可能会有明显的顿挫感和噪音。
更严重的情况下,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需要急加速超车,如果油电动力衔接得不顺畅,可能会出现瞬间的动力中断,这在高速行驶时无疑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而纯电动车因为从始至终都是电机驱动,动力输出是持续而平顺的,完全不存在这种切换和衔接的问题。
其次,买车之后,养车成本也是家家户户都要仔细盘算的一笔账。
在这方面,纯电动车因为其简单的结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由于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传统燃油车最常规也最花钱的保养项目,比如定期更换机油、机油滤芯、空气滤芯、火花塞等等,在纯电动车上统统都不存在了。
纯电动车的日常保养,基本上就是检查一下电池组的状态,看看电路系统是否正常,再检查一下底盘、刹车片这些常规部件,整个流程非常简单,费用也相当低。
以比亚迪的一些车型为例,一次基础保养的费用可能也就两三百块钱,而且保养周期很长,通常是一年或者两万公里才需要做一次。
而混合动力车,虽然它在日常通勤时可以用电,减少了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保养的间隔,但它终究还是有一台发动机和一套变速箱的。
只要是机械结构,就需要保养。
所以,该换的机油、该做的检查,一样都不能少。
虽然保养周期可能比纯燃油车长一些,但和纯电动车比起来,保养的项目更多、更复杂,费用自然也要高出不少。
长年累月下来,这笔开销的差距还是相当可观的。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省则省,这笔经济账大家心里都算得很清楚。
再来聊聊一个更有趣的话题,就是大家的实际用车习惯。
很多买了插电混动或者增程式混动车的朋友,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都会形成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能用电就绝不用油”。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用电的成本比用油便宜太多了,一度电几毛钱,一升油八九块,而且电驱动带来的安静、平顺的驾驶感受也确实比发动机启动时要舒服得多。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花了一台混动车的钱,但在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用车场景里,都是把它当成一台纯粹的电动车在开。
可问题在于,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都不是很长,普遍在一百到两百公里之间,有些甚至更短。
这就意味着,为了坚持用电,车主需要非常频繁地给车辆充电,有些纯电续航短的车型,如果每天通勤距离稍长一点,甚至需要一天一充。
这样一来,不仅用车过程变得有些繁琐,而且电池频繁地进行充放电循环,从理论上讲,对电池寿命的损耗也要比那些长续航、可以一周一充甚至更久的纯电动车更大。
最后,我们必须得谈谈那个曾经让无数人对纯电动车望而却步的最大障碍——长途续航焦虑。
在几年前,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但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得益于我们国家强大的基建能力,充电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铺开。
现在你随便上任何一条高速公路,基本上每一个服务区都已经建成了充电站,而且充电桩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除非是春节、国庆这种极端出行高峰期,可能会出现排队的情况,在平峰期,充电可以说是随到随充,非常方便。
即便某个服务区充电桩碰巧满了或者故障,把车开下高速,在几公里范围内的县城或者乡镇里,找到公共充电桩也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更重要的是,技术本身也在飞速进步。
现在的纯电动车,充电速度越来越快。
很多十五万以上的车型都已经用上了所谓的800伏高压平台,这意味着充电效率大大提升。
把电池电量从百分之二十充到百分之八十,也就是我们最常用的充电区间,很多车型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这个时间,也就是你在服务区停下来上个厕所、喝杯咖啡、活动一下筋骨的功夫,车子的续航就又能增加好几百公里了。
像比亚迪等厂商还在研发更快的闪充技术,未来充电时间还会进一步缩短。
可以说,纯电动车的补能体验,正在无限接近于燃油车去加油站加油的体验。
当充电变得和加油一样方便快捷时,所谓的续航焦虑,自然也就慢慢烟消云散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