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总又双叒叕去新疆了,这次不是去看胡杨,是带着一帮护法,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给小米的全新陆地行宫搞“开光仪式”。
对外说是高原测试,什么续航、充电、防晒。讲真,这都属于不务正业。真正要测的,是这帮高管的心态,看看他们面对理想和问界这两座大山,心态崩了没有。照片里,一排伪装得跟打了马赛克一样的巨型SUV,编号041、066,整整齐齐。这哪是测试,这分明就是一场大型行为艺术,主题叫《不装了,摊牌了,我们要来掀桌子了》。
所有人都说,小米要造一台中国的理想L9,中国的问界M9。一台超过5米2,带增程,塞满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终极奶爸车。
我觉得他们说得对,但又没完全对。因为如果只是复制,那不叫小米,那叫杂粮。小米的基因是什么?是“为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你,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车”。这话听着有点像机场书店的成功学语录,但你得信,因为雷总自己信了。
所以,这个叫“昆仑”的大家伙,一定在某个地方,藏着它“不甘平庸”的骚操作。
证据就是那个被拍到的,车顶上谜一样的凸起。有人说是无人机停机坪,有人说是可升降的露营帐篷。你看,花里胡哨的东西这不就来了么。这就对了。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你跟别人一模一样,凭什么活下来?最好的防守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吃了。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对手的蛋糕端走了,那这台昆仑,就是打算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对手放过。
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他们想干嘛?他们想在一个奶爸车的壳子里,塞进一个越野车的灵魂,再嫁接一个极客的脑子。这车,既能让丈母娘在第二排翘着二郎腿看《甄嬛传》,也能让你在周末把它开到某个荒郊野岭,升起无人机,假装自己在拍《国家地理》。它是一台压缩毛巾,平时是家用车,一到假期,浇上你那点可怜的自由,立刻膨胀成一个移动堡垒。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老的牌子,福特。说真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小米比作福特,可能有点侮辱60年代的嬉皮士了。但你别说,逻辑上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荷尔蒙过剩,就想开着车在公路上瞎晃,于是福特给了他们野马。后来这帮人玩腻了公路,又想去野地里撒欢,于是福特又给了他们烈马。福特干的,本质上是把一个时代的精神需求,物化成一个铁皮盒子。
你再看今天。今天的中国中产,精神需求是啥?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又要自我的放飞与不羁;既要在城市里体面地穿梭,又幻想着能在旷野里与世界和解。这是一种非常拧巴,非常矛盾,但又非常真实的状态。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太懂了。我的“远方”就是下班后在地下车库里多抽一根烟的时间。我的“越野”就是开车压上一次马路牙子。我们需要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精神图腾,一个能证明“我还没彻底被生活干趴下”的证据。
小米要给的,就是这么个东西。
所以你猜它的配置会是什么?增程四驱?肯定有。三排七座八座?随便选。第二排旋转对坐打牌?常规操作。分体式天地尾门,让你能在上面坐着思考人生?必须的。最关键的,是那些“不务正业”的配置。车顶帐篷,无人机平台,甚至可能有个小绞盘。这些东西,99%的用户一年都用不上一次,但必须要有。因为这些才是这部车最值钱的“品牌玄学”。
这就跟自动驾驶一样。自动驾驶的未来在哪?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在山东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算力再高,激光雷达再多,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看,技术最终要被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所定义。同样,一台车的价值,也经常被那些最不实用的功能所定义。
那么,小米昆幕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很简单,掀桌子。当所有人都以为你要坐下来好好打牌的时候,你直接喊一声“我不过了”,然后把麻将桌给掀了。理想和问界把家用SUV这个局做得舒舒服服,舒舒服服就是小米的机会。小米要做的,就是那个在舒适圈里扔进一颗炸弹的人。
它会成功吗?我不知道。
汽车这东西,有时候特别不讲理。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内饰,就是那个三叉星标。就像特斯拉,总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会买的人就是会买,因为他们爱的是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小米昆仑最后会怎么样,不取决于它有多少个屏幕,电池有多大,无人机飞得多高。
而是取决于,雷总能不能把小米这个品牌,也变成一种信仰。
一种“我开的不是车,是小米”的信仰。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