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我们希望部署1000万套HSD量产上车。”
8月29日,在成都国际车展上,地平线举办了征程千万量产发布会,创始人兼CEO余凯对外公布了公司的目标,他希望能把智能驾驶交给每个普通的中国车主。
地平线要做中国的FSD,还是平价版。
01
达成国内首个1000万量产成就
说长远目标前,先看眼下。
4月上海车展,地平线征程芯片前装量产出货是800万套,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个数字就刷新到了1000万套,这也是国产智驾芯片首次达成千万级出货量的成就。
其实这个里程碑的成绩,在前几天的半年报里地平线就披露了。
我们可以看到地平线已进入扩张期。
根据半年报,地平线上半年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总出货达198万套,是2024年96万套的两倍。其中支持高速NOA、城区NOA的中高阶方案是98万套,更是去年同期的6倍,占总出货量近50%。
出货量的暴增,本质是客户与车型合作的持续扩容。
根据地平线给出的数据,目前他们已与超40家车企及品牌达成合作,400款量产定点车型,4月份这个数字是310款。
具体反映在经营数据上:
地平线上半年产品解决方案收入为7.78亿元;总营收15.6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35亿元增长了67.6%。毛利润10.24亿元,综合毛利率65.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储备161亿元,流动性维持充足。
半年报后,资本市场也给出积极反馈,港股有超14%的涨幅。
2025年正好是地平线成立10周年。
余凯也在发布会上再次回顾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他说:“2015年,我们就想要机器人打造大脑芯片,成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这个目标始终没变过。”
从某种角度来说,智能汽车也是机器人的一种形态。
十年累积,地平线2020年征程2量产,首发车型是长安UNI-T,实现国产车载智能芯片“零的突破”,到征程3、征程5分别搭载在理想ONE、理想L8Pro,让更多车主用户记住了地平线的名字。
征程6系列算力覆盖10TOPS-560TOPS,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均展现强大的竞争力。比亚迪秦LEV(征程6M首批量产车型)、埃安霸王龙(征程6E首发量产车型)已落地。主打入门级安全辅助驾驶的征程6B也与博世深度合作,博世其基于征程6B开发的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平台,计划2026年年中量产并已拿下多家全球车企定点。
从入门级安全辅助驾驶到高阶城区辅助驾驶,面向不同价位车型,地平线都有兼顾性能与成本的计算方案。
02
下个1000万的关键
这届成都车展,搭载征程6P+HSD(Horizon SuperDrive智驾系统)的星途ET5首次亮相——这是征程6P芯片与HSD软件系统结合的“完全体”首次上车,新车将于11月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
有了征程6P加持的HSD,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结合强化学习机制,可实现城市和高速道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应对复杂道路环境,完成高难度直行待行区识别、盲区遮挡防御性驾驶等城区驾驶任务。
这款车的出现,正是地平线践行“中国版平价FSD”的关键落地点,也将揭开其实现“智驾普惠”的核心逻辑:软硬一体化。
这也是地平线一直以来坚持的路线。
高阶辅助驾驶目前的核心痛点之一,是“算力需求与成本控制”的矛盾。若单纯堆砌大算力芯片,虽能降低开发难度,却会大幅推高硬件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优化算效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软硬结合,特斯拉2019年推出的自研HW3.0芯片,就展示了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强大威力。
余凯认为:“当前智能汽车计算性能尚未能满足用户需求,车载操作系统需要与芯片深度软硬协同。”
征程6P芯片算力达到560TOPS,集成4核BPU,拥有18核的410K DMIPS的CPU、5.3Gpixel/s的图像处理带宽能力,满足智驾大模型实时推理需求。而且它的算效是超过英伟达Thor-U,凭借更小算力能实现更出色的计算性能,进而降低系统整体成本。
普惠不等于降质,尤其在智能驾驶领域,因技术激进导致的安全事故,会产生远超硬件成本的“信任成本”。地平线的策略是在安全框架内做普惠,坚守辅助驾驶的本质。
03
做”智驾普惠“背后的推手
这几年,智能驾驶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消费者购车时对智能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智能化配置在购车决策中的权重持续攀升。
前几年由于辅助驾驶硬件成本较高,高阶辅助驾驶基本都是30、40万中高端车型才有的配置,但随着规模化的提升,高阶辅助驾驶将会越来越亲民。
小鹏MONA M03 Max车型,配备高阶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售价12.98万起。这届成都车展期间,鸿蒙智行的尚界H5开启预售,搭载华为乾坤智驾ADS4,预售价16.98万起。
“智驾平权”、“智驾普惠”正成为行业关键词,意味着高阶辅助驾驶技术正在从高端车型下放到更亲民的价格带。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82.6%。40万以上车型中,L2级以上的辅助驾驶装车率是40.7%,而16-24万的车型,L2级以上的辅助驾驶装车率是13.2%,不过对比2024年,增速明显。这一差距既说明“平价好用的智驾系统”仍是市场空白,也印证了地平线“智驾普惠”路线的潜力。
成本控制的终极路径离不开规模化,而地平线的核心策略是绑定走量车型,通过千万级出货量摊薄成本,加速普及。
地平线始终聚焦市场销量主力,比亚迪秦L EV是10-15万元级车型的销量王者、埃安霸王龙更是面向家庭用户的走量SUV、星途ET5同样定位主流家用市场。这些车型的年销量普遍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辆,能让更多的普通人享受到高阶辅助驾驶的能力,加速HSD上车落地的规模和速度。
这样看来,地平线做“中国版平价FSD”的目标,并非放大话。有征程芯片千万级出货打底,覆盖各细分市场的征程6系列产品、以及软硬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与性能平衡,都在为这一目标铺路。让十几万级车型以更低成本获得与高端车型同源的智驾技术,真正实现“好用且用得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