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号,一个神奇的日子,除了看人山人海,今年的新节目是电动车圈的“天劫”来了。
不装了,摊牌了,一场针对全国所有两轮、三轮电动车的“闪电战”正式打响。所谓“2不准3不能”,讲真,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子居高临下的管理艺术,仿佛雷电法王杨永信拿着电击器告诉你:别跳了,再跳削你。
这事儿的起因,就是满大街跑的电动车,已经彻底进化成了一个独立的、混乱的、充满生命力的“新物种”。它们不讲武德,无视交规,突出一个随心所欲,把马路当成了自家客厅,把红绿灯当成了气氛组。终于,有关部门心态爆了,觉得不能再这么放养下去了,这帮野生车手再不收拾,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于是,第一刀,砍向了“非法改装”。
什么叫非法改装?讲白了,就是你不快乐的根源。你花三千块买个电动自行车,出厂限速25km/h,好家伙,比我跑得都慢。这能忍?必须不能忍。于是你找到路边修车铺的老师傅,老师傅叼着烟,眯着眼,三下五除二,就把你车里的“灵魂封印”给解了,48V电池干到72V,限速器直接扔进垃圾桶。那一刻,你获得了重生,你不是在骑车,你是在御剑飞行,你就是这条街最自由的风。
这种快乐,是违法的。
新规说了,商家敢帮你改,最高罚两千;你自己骑着上路,不仅要强制恢复成那个“残废”状态,还得罚款。要是出了事,罚款十万起步。这就叫从源头掐死你的快乐。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他们要的不是你安全,是要你规矩。安全只是规矩的副产品,甚至都算不上。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有点像个精神分裂,一边觉得管得好,马路上那些横冲直撞的“电动爹”确实该管管了,另一边又觉得这帮骑电动车的兄弟们,可能是在追求城市里最后那么一点点的,突破枷锁的自由。
然后是第二刀,“违规载人”。
电动自行车只能带一个12岁以下的小孩,电动轻便摩托车干脆不让带人,电动摩托车能带一个成年人。这个规定,典中典。它完美地无视了中国家庭的复杂出行需求,尤其是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个世界级难题。理论上,这个规定无懈可击,充满了科学的光辉。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亲眼见过一个大姐,前面站一个,后面坐一个,车把上还挂着两袋子菜和一个书包,在晚高峰的车流里穿梭自如,身法堪比道诡异仙。
你跟她讲规定?她可能只会回你一句:不然呢?你开奔驰来接我孩子吗?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这些电动车大姐。她们用肉身在最混乱的道路上进行着最精密的环境计算,任何一个决策失误就是人仰马翻。而我们的规则制定者,似乎更关心的是,她的车速有没有超过25,以及她后座上那个孩子,有没有超过12周岁。这很魔幻,真的。
接下来是更狠的“3不能”,每一条都是“修为尽废”级别的大招。
不能无牌无证。这个我支持,但执行起来就成了玄学。给电动自行车上牌,听起来简单,但流程和标准各地都不一样,有时候比给汽车上牌还费劲。更要命的是驾照,电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要E证、F证。坏了菜了,多少外卖小哥和上班族,压根就没这个东西。以前是民不举官不究,现在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证驾驶直接扣车罚款拘留一条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然后是,不能违规充电。严禁“飞线充电”,严禁在楼道充电。这一条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所有老旧小区。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飞线充电的大爷,他那个插线板都黄得包浆了,感觉比我岁数都大,也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质量真好。你让他去充电桩?先不说有没有,就算有,他会用手机扫码支付吗?他只会觉得你在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你禁止他飞线,等于直接没收了他的腿。这背后不是安全问题,是城市基建和老龄化社会的结构性矛盾。但现在,一纸禁令下来,矛盾没有解决,只是把锅甩给了个人。个人不背,就罚。罚到你肉痛,罚到你觉得还是走路比较划算。
凭什么!凭什么一个插线板的问题,最后要用拘留来解决!
最后一条,不能酒驾。这个没得洗,必须支持。把电动摩托车当机动车管,酒驾醉驾同罚,天经地义。能把两轮电动车喝完酒还骑得飞起的人,都是天生的修仙奇才,这种人让他早点进局子里“闭关”,对所有人都好。
所以你看,这场轰轰烈烈的“车圈重塑”,本质上是一场秩序对混乱的全面绞杀。它试图用一套理想化的、实验室里的标准,去框定一个充满了烟火气和无奈的现实世界。
规定本身都是对的,每一条都闪耀着“为你好”的人性光辉。但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压缩毛巾,把所有人的出行空间都挤压到了极限。
最终会怎么样?答案很简单。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当然了,这是开玩笑的。但你细品,是不是这个道理?当规则的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催生出无数种绕过规则的“民间智慧”。这场治理大戏,最终可能又会变成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而我们这些围观群众,只能看着这场大型的行为艺术,然后默默地把自己的电动车,又往楼道里推了推。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