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在憧憬无人驾驶的时代,智能驾驶成了车企发布会上的“流量密码”。自动辅助驾驶(NOA)、L2级智驾、端到端大模型……各种名词轮番登场,电视广告中,车主们神情自若,双手脱把,仿佛驾驶舱就是太空舱。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让人啼笑皆非。最近,懂车帝联合央视新闻搞了个智驾“大阅兵”,40余款主流品牌车型悉数亮相,从高速到城区,环环相扣,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没有一辆车能全部通过考验。
车企的高光时刻瞬间变成了“扒底裤”现场。车主和媒体一时议论纷纷,有的为自家“偶像”鸣冤,更有热心网友逐帧分析测试画面,试图为某些车型“洗白”。懂车帝也不得不出面“澄清”——测试中司机没插手方向盘,所有操作全凭本事。只是部分车的AEB(自动紧急制动)过早介入,反向压制了NOA绕行躲避的能力。换句话说,你让它避险,它偏要一脚刹车干到底——逼得AI失足,司机撒手。
你以为这仅仅是测一测好玩?其实,这场测试更像是一面镜子,把行业浮夸的智驾神话照了个底朝天。大家都喜欢喊“自动驾驶”,但实际上,无论特斯拉还是国产新贵,比亚迪、小鹏、理想……大家的技术能力,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隔着黄河两岸。哪怕马斯克自己也忍不住出来“阴阳怪气”:没有中国本地数据,特斯拉居然还拿了最高分,厉害不厉害?他的副手也象征性声援:没在意排名,安全才是永恒真理。其他品牌或搪塞或沉默,无一敢站出来“自信满满”晒成绩。
更有意思的是,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公开发言提醒:市面上的所有“智驾”都算不上自动驾驶。司机要是大胆“脱手脱眼”,不仅得自负风险,更可能被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三连发”。你敢不敢全靠车?出了事,你就是那根“稻草”,没人帮你兜底。
不过,车企似乎比消费者看得明白。岚图汽车的邵明峰道出了行业的心声:大家在极端场景下都遇到类似瓶颈,避险能力和障碍物识别还需突破。他主张建立行业底线标准,靠“最差场景通过率”淘汰噱头,倒逼企业收起浮夸,真正为了用户安全自我革命。广汽丰田更是敲响警钟:安全第一,智驾永远只是辅助,千万别把它当成你的“保命符”。
说到底,消费者才是最容易被忽悠的那一群。哪个社交媒体没有“脱手耍帅”炫技视频?那些让人心惊胆战的瞬间,不过是百分之一的失效概率,足以将“美好未来”化成百分之百的血泪教训。别问技术成熟度有多高,真正的自动驾驶,三分靠算法,七分看命运。
智能驾驶从未承诺“无死角安全”。今天的L2还是“辅助”,明天的L3能否“解放双手”还远得很。汽车企业在台上搭建幻梦,资本市场浮华追捧,媒体消费者更是天真追风,指望用一套软件替代数亿司机的经验和隐患直觉?别说笑了。只有把技术工程做到极致,把法规体系织成铁幕,把公众教育认真灌输,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智能驾驶才会渐渐脱胎换骨、变为真正“可靠的出行伴侣”。
别指望一夜之间生出“钢铁侠”,更别幻想屏幕上弹出的“自动驾驶”按钮就是安全护身符。在这场技术大跃进里,人与车、信任和警惕、创新与责任,复杂得像一副拼图。每个人都是驾驶舱里的第一责任人,智驾是助手,不是老板。
最后,如果你还信誓旦旦地把方向盘交给一盘数据和几颗激光雷达,那么,智驾这条“龙”,兴许真能带你翻江倒海。但更多时候,它未必认得孰是天空、孰是深渊。智能的“边界”在哪里?悲剧和颠覆也许只差一个意外。此刻,唯一靠谱的自动驾驶,还是你十指紧握的方向盘。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