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东莞港9号泊位,近百辆混凝土搅拌车与牵引车整齐列阵,轮胎上还沾着华南的泥土气息。这批即将发往坦桑尼亚、沙特阿拉伯的工程机械,很快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建现场轰鸣作业。相邻的5号码头场景更加醒目——流线型电动公交车车顶的光伏板反射着阳光,它们将在两周内穿越印度洋抵达罗马尼亚,用零排放的行驶轨迹改写当地公共交通史。
"上半年80辆轻卡自卸车已在达累斯萨拉姆港卸货,现在第二批车型整备完毕。"广东省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业务代表李洲指着待发车辆介绍。他的记事本上清晰标记着出口明细:轻型厢式货车承担城市物流,半挂牵引车支援港口运输,每款车型都针对非洲市场的特殊工况进行过底盘强化。而在集装箱吊装区,广东中外运船务代理公司经理王万日正核验电动公交的防水密封性:"罗马尼亚多瑙河畔的潮湿环境是最大考验,海关技贸专家提前三个月就指导我们升级了电池仓防潮标准。"
沙田海关的监管记录揭示出更宏大的趋势:今年以来,经该关出口的422辆国产汽车已驶向17个共建国家,货值达2.7亿元,较去年同期激增72.2%。增长动能既来自传统燃油车——坦桑尼亚持续引进的工程车辆支撑起当地港口扩建,也源于绿色交通变革:罗马尼亚采购的电动公交搭载着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单次充电续航突破400公里,其能耗成本仅为欧洲同类产品的60%。海关关员在验放环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动态称重"技术,将整车检测时效压缩至45分钟,同时确保符合欧盟CE认证标准。
随着新一批公交车完成海关电子签注,东莞港调度屏显示,下月还将有300辆新能源汽车经该港发往中东。这些车辆的方向盘左侧已提前改装为右舵版本,仪表盘标注着阿拉伯语提示——细节处的本土化适配,正让"中国制造"更深融入共建国家的经济动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