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欧洲街头驶过的全新马自达CX-5车尾,一枚黑白扁平的新LOGO悄然取代了沿用28年的金属立体“海鸥翼”。 几乎同时,中国消费者发现,长安马自达的展厅里,纯电SUV EZ-60前脸发光的同款新标正冷峻闪烁。
这意味着,自1997年启用的经典“飞翔之翼”标志正式退场,马自达品牌迎来近三十年来最彻底的视觉革命。
新标设计:极简风暴席卷“Zoom-Zoom”
全新LOGO最直观的变化是“摘翅膀”,原本立体浮雕的金属羽翼被拍平成黑白线条。 轮廓从椭圆拉伸为流畅的几何曲线,翅膀线条更匀称,中央“M”字形结构更加突出。
英文标识同步改革:沿用近50年的小写“Mazda”(字母z带独特切割)被彻底抛弃,统一为大写无衬线字体“MAZDA”。
中文标识同样“瘦身成功”:旧版粗壮工业风笔画被纤细的扁平化字体替代,彻底告别高光阴影和金属镶边。
争议漩涡:铁粉怒吼“还我翅膀”!
新标亮相后,社交媒体迅速分裂成两派。 支持者认为扁平设计“科技感拉满”,尤其发光版在电动车上显先锋。
更多老车主痛心疾首:“立体翅膀是马自达的灵魂! 现在像廉价贴纸”“没了金属光泽,Zoom-Zoom的热血凉了”。
甚至有网友调侃:“三菱放弃红色闪电,马自达拍扁翅膀,日系车的信仰正在消失”。
百年换标史:从软木塞到电动光翼
这场风暴背后,是马自达跨越105年的16次标志蜕变。 1920年创始时,东洋软木公司的LOGO是红色圆圈加虚线;1931年生产首辆三轮卡车时,借用合作伙伴三菱的标识;1936年广岛“三流徽”标志,用三道波浪致敬家乡河流。
1991年“火焰钻石标”象征转子引擎的激情,但仅存活1年就被抛弃。 直到1997年“飞翔之翼”诞生,才以V形机翼托起马自达全球化野心,成为最长寿的图腾。
销量寒冬:新能源困局逼出“断腕决心”
换标绝非单纯审美迭代。 2024年长安马自达销量仅75540辆,同比暴跌14.71%。 主力车型CX-5仅卖1.3万辆,新上市的纯电EZ-6惨淡,全年仅3462台。 对比本田CR-V单月销量破万,马自达在中国已彻底滑向边缘。
严峻的是,其电动化转型屡屡踩空:当比亚迪海豚月销3万辆时,马自达才仓促推出基于长安EPA平台的EZ-6,被诟病“换壳车”。
2000亿日元的豪赌:新标只是开场哨
为绝地求生,马自达宣布在中国砸下2000亿日元(约97亿人民币)押注新能源。 三步走战略浮出水面:2024年加速技术开发,2025年在中国首发纯电车型J90K,2028年全面电动化。
长安马自达立下军令状:2027年新能源车年产销冲击30万辆,争做“合资电动第一品牌”。
行业暗战:谁在主导“拍扁车标”的审美霸权?
马自达并非孤例。 近年超20家车企集体“向扁平投降”:大众去掉立体镀铬,宝马黑圈变透明,日产抛弃3D金属。 连奥迪都冒险弃用四环标,推出纯字母新品牌“AUDI E”。
设计界共识是:立体标在手机屏幕易糊成灰斑,而扁平LOGO在数字界面更锐利。消费者质疑声浪不减:“当所有车标都变成黑白简笔画,品牌个性何在? ”
发光LOGO的野望:电动时代的身份密码
长安马自达EZ-60车头透露关键线索:新标不仅是静态符号,更是动态光源。 这呼应了保时捷Taycan、宝马iX的发光格栅设计,当内燃机消失,车标必须成为新的视觉焦点。
马自达试图用一道冷光划清界限:告别燃油时代的机械美学,拥抱电驱未来的数字生命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