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突然砍掉4S店?鸿蒙智行自建销售网络背后的博弈
近日,华为汽车业务迎来重大调整,鸿蒙智行旗下智界、尚界、享界三大品牌将不再完全依赖华为直营体系,而是由奇瑞、上汽、北汽等合作车企自建销售网络。这一变动看似华为“放权”,实则暗藏深意,背后是车企与华为在智能汽车赛道上的新一轮博弈。
展厅爆满,品牌内讧倒逼改革
走进华为上海金桥用户中心,问界M9、智界R7、享界S9三款车型挤在不足80平米的展厅内,销售人员无奈表示:“每增加一款新车,就得淘汰一个旧展位。”这种“车海战术”不仅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更导致品牌内耗严重——问界M7与智界R7价格重叠,享界S9增程版又与智界S7形成直接竞争,销售团队不得不“左右互搏”,终影响销量。
车企夺权,60亿砸向自建渠道
此次调整中,车企成为大受益者。此前,华为直营模式下,车企仅扮演“代工厂”角色,用户数据、销售渠道均由华为掌控。如今,上汽豪掷60亿组建5000人团队,奇瑞连夜发布智界4S店设计图,北汽也加速布局享界专属网络。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车企终于拿回话语权,尤其是用户数据,这对后续产品迭代至关重要。”
华为“轻资产”模式:技术控局,坐收渔利
尽管销售权下放,华为仍牢牢把控核心技术。鸿蒙座舱、智能驾驶系统仍是合作车型的“灵魂”,而华为则通过技术授权持续获利。正如问界分网后销量暴涨637%所证明的,华为只需输出技术,车企负责“负重前行”。这种模式既能规避重资产风险,又为未来接入更多合作伙伴铺路。
消费者喜忧参半:服务升级or售后扯皮?
分网后,一线城市用户体验明显提升。深圳南山问界专属交车区效率提高30%,服务流程更标准化。但二三线城市却暴露短板——部分智界门店连充电桩都未配备,车主提车后无法充电。更令人担忧的是“双轨制”价格乱象:同款车在华为店便宜8000元,车企渠道却赠送三年保险,消费者比价比到头晕。
结语
华为此次调整,既是解决渠道拥堵的无奈之举,也是智能汽车生态的一次战略升级。车企获得自主权,华为专注技术输出,看似双赢。但若服务标准不统一、售后责任模糊,终买单的仍是消费者。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你看好华为的“轻资产”模式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