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误收”1444元?客服一句“免单”就完了?

7公里收1444元,平台说“免单”就完了?割韭菜还想端起姿态讲人情?

7公里的路,按13元计价;
结果平台系统一抖,弹出个天价:1444.6元。

你以为点错了省?结果定位没错,导航正常,车也没开偏。
唯一出错的,是这家名叫“T3出行”的网约车平台。
而错得离谱,错得心虚,错得让人毛骨悚然。

是的,司机端显示13元,乘客端显示1444元。
——谁敢想,这不是诈骗,是“技术问题”。

**

你不觉得哪不对劲吗?

网约车“误收”1444元?客服一句“免单”就完了?-有驾

一边是司机发懵:
“我跑的公里数和收费都正常啊。”
一边是乘客快崩溃:
“我手机上显示要扣一千多,我还没坐上飞机呢。”

投诉?
一顿踢皮球。没人解释为什么,没人说明责任是谁。
直到媒体出面,才“破例”给了个免单处理。

然后客服来了句终极解决方案:
“我们不太清楚原因。”

真·不清楚?
还是根本不想清楚?

**

现在网约车平台是这样运作的:

❶ 乘客发现异常,不闹事就当你认了;
❷ 投诉流程复杂,拖延一天是一天;
❸ 真有人较真了,就说“技术问题”;
❹ 媒体来了,“高情商”赔礼道歉+免单完事。

你看,平台好像一直在服务,但其实从没打算负责任。
谁造成的错误?谁得的利?有没有人被追责?
都没有。

但他们很擅长营造一个错觉——
平台“宽容”、“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甚至愿意“自掏腰包”为你免单。

网约车“误收”1444元?客服一句“免单”就完了?-有驾

可事实是——
你不是被原谅了,你是差点被“成功收割”了。

**

更让人寒心的是,平台客服这通神级操作:
“我们给您免单,再给点补偿哦~”
你看,这是“厚道”还是“收买”?这是道歉还是摆拍?

别忘了,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
是因为媒体介入后他们怕了。

你不闹,他们就当你是傻子。
你一闹,他们才知道收敛。

这不是售后,是试探底线;
不是服务,是把你算进预算里的风险池。

**

而那个最关键的声音呢?

司机的13块钱——还在吗?

没人提起。
司机说,平台显示跑了7公里;
那他会不会被平台判定“绕路”?会不会反背一口黑锅?
没人关心。

这才是平台的底色:
乘客割一次就走了,司机要天天在平台“求活”;
所以他们默许司机吞下误会、承担错误。

**

网约车“误收”1444元?客服一句“免单”就完了?-有驾

说到底,这是“算法资本”与“沉默用户”的较量。

这不是一个“乌龙订单”那么简单。
而是一次“割韭菜被抓包”的现场演练;
一次“系统漏洞+客户甩锅+媒体灭火”的全流程演示。

而我们要问的,是更底层的东西:

平台的系统为什么能随意跳出1444元?
如果乘客绑定了自动扣款,那这笔钱还追得回来吗?
如果媒体不曝光,这事就这么“悄悄过”了?

谁能保证你我下次打车,不会中招?

**

所以别急着夸平台“免单处理”多人性。
他们不是没扣钱,是没来得及得手。
别把“躲过一次收割”当成“平台良心发现”。

真正值得夸的,是媒体曝光;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条无人解释的“600公里”。

因为再多一次系统“失误”,可能就有人破产。

你觉得这是技术故障,还是系统设的收割陷阱?你信平台的解释吗?欢迎评论区一起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