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万辆狂欢”与“盈利困局”:LS6单骑救主,难掩半年巨亏18亿

环比暴涨81.8%、单月销量创历史新高——智己汽车用一份亮眼的“金九”战绩宣告回归。但销量狂欢的背后,是上半年巨亏18.25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仅31.5%的残酷现实。当“恒星超级增程”的光环遇上“以价换量”的隐忧,智己的突围之路仍布满荆棘。

------

智己“万辆狂欢”与“盈利困局”:LS6单骑救主,难掩半年巨亏18亿-有驾

01 销量透视:高增长下的真实成色

智己汽车9月销量达11,107辆,环比增长81.8%,首次突破万辆大关。这一数据主要得益于新一代LS6的爆发:上市27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64%用户为油车增换购群体,显示其产品策略初步奏效。

然而,对比全年10万辆的销售目标,智己前8月仅完成3.15万辆,目标完成率仅31.5%。若要达成目标,剩余4个月月均销量需达1.71万辆,相当于当前水平的1.5倍以上,压力空前。

更严峻的是,智己的增速在行业内并非顶尖。同期零跑汽车月销6.67万辆,小鹏突破4.15万辆,理想达3.39万辆。智己的“万辆里程碑”在头部阵营中仍显单薄。

02 孤注一掷:LS6的突围与隐忧

新一代LS6被视为智己的“背水一战”。其以19.79万元的起售价直接击穿20万元门槛,并推出“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纯电续航达450公里,综合续航1500公里,试图以“技术长板”弥补品牌短板。

但低价策略是一把双刃剑。智己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8.2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5.04%。LS6的定价能否覆盖成本并贡献利润,成为市场最大疑虑。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企需月销三四万辆才能实现盈亏平衡,智己当前规模远未达标。

此外,LS6的9款配置版本被指过于复杂,用户选择困难,入门版Pro版更被质疑“为低价而减配”。若无法平衡价格竞争与用户体验,爆款潜力可能昙花一现。

03 战略困局:品牌力与盈利能力的双重挑战

智己的品牌认知度始终是软肋。尽管背靠上汽、阿里、张江高科三大巨头,但在三四线城市仍面临“是卖车还是卖咖啡”的尴尬认知。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相比,其溢价能力明显不足。

海外市场成为新抓手。智己近期在挪威、埃及等地布局,但海外销量的实际贡献尚待观察。而欧盟反补贴调查等外部风险,可能让出海战略面临变数。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技术投入与商业化的失衡。智己虽拥有灵蜥数字底盘、800V超充等先进技术,但上半年研发费用率高达7.7%,持续的高投入若无法转化为规模化收益,将进一步加剧财务压力。

04 行业镜鉴:新势力的生存法则

智己的困境是二线新势力的缩影。当前新能源赛道已进入“淘汰赛”阶段,零跑凭借成本控制实现毛利率14.9%,理想通过增程策略稳居头部,而蔚来、小鹏则通过技术差异化坚守阵地。

智己试图以“纯电+增程”双线作战,但增程赛道已拥挤不堪。理想、问界等霸主地位稳固,极氪、岚图等对手加速布局,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能否杀出重围,仍需市场检验。

资本市场对智己的态度也趋于理性。相较于零跑港股年内涨幅超66%,智己未上市前的融资压力更大,盈利时间表一再推迟至“12月实现单月盈利”,信心支撑明显不足。

结语:智己的“万辆突破”更像是一场迟到的及格线冲刺,而非胜利宣言。在新能源战场从“拼声量”转向“拼盈利”的当下,销量数字的狂欢必须转化为财务报表的底气。若LS6无法带领智己走出亏损泥潭,上汽这艘巨轮的高端化梦想,恐将再次搁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