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上路,乍一看,这是科技前沿的一小步,但实则是城市进化路上的一大步。8月1日开始,上海市民终于可以掏出真金白银,体验一把“货真价实”的无人出租车,起步价14元,起点划在浦东金桥和花木等地。关键是,这次车上真的连司机的影子都见不到了——连“安全员”都免了,真正意义上的“只剩乘客和AI面面相觑”。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别以为这不过是个炒作噱头。往前推几年,上海的无人车只能拿到“示范应用”牌照——说白了,就是只能免费载人,车里还必须配个安全员当保姆,万一机器犯糊涂,还能有人踩刹车。如今8家企业拿到正式运营牌照,不光能收钱,连前排也能彻底无人,政策这一步跨得至少有三年大。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当然,不要期待明天就能在全上海看到无人车满街撒欢,政策没有那么“浪”,每家企业都得经三级跳式考核:先带安全员兜圈,再逐步升级到主驾无人,最后全车都无人,看你技术和运气双修到什么份上。每一关都有事故考核,层层把关——监管方的心思,远比无人车的激光雷达还细腻。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记者体验无人车,感觉就像拆盲盒。叫车挺容易,只需App上点一点,顶多等个三分钟。真正特别的来了:要靠手机解锁车门,只能坐后排,安全带系牢,还得输入手机号后两位核身,别想用隔壁老王的号码浑水摸鱼。按下“立即出发”,车子默默开走,速度能到40公里每小时,碰见逆行的电瓶车还能自觉减速礼让,动作比很多新手司机流畅。下车时,车内的屏幕和语音还不忘提醒你“有车小心”,比人情味还多点智能味。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不过嘛,想充个电、调个空调还得忍忍,目前还不支持,也给了企业继续“打磨细节”的空间。但安全规格绝对扎实,4个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数枚毫米波雷达,能盯紧500个移动目标,连行人想拐弯都能提前感知,堪比“预知未来”的老司机。不信你可以试着横穿马路,系统比你妈还担心你安全。

聊到钱,这是无人出租车的成败关键。计价套路和本地出租车持平,3公里内14元,之后按公里计费。看起来司机被“AI下岗”挺吓人,但对企业来说,省下最大的一笔人工成本——而且那位AI司机永不疲劳、欲罢不能。长远看,人不在,成本自然大砍七成以上。但想赚大钱还远着呢,目前投放的车不多,能载的乘客还只是“尝鲜客”。至于什么时候能秒杀传统出租车数量?那是另一本经。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运营上,目前大胆避开人流高发的陆家嘴等“修罗场”,选择申江路、锦绣东路等“风调雨顺”的地段。后续技术成熟了,才会慢慢往外渗透,把浦东兜一圈,再考虑闵行、奉贤等地。

更有趣的是,无人车的盈利逻辑不仅在载客,广告、数据、云端调度,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商业未来”,都在蓝海里浮沉。无人出租车不知疲惫,随时都能优化调度,比传统“人停车歇粮”强得多。一旦网络铺开,整个城市出行观念都得跟着升级。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当然,敢于吃螃蟹的城市也有自己的压力。首先技术没那么“无敌”:复杂路况还得刷经验值,万一真撞上了,还得摸索事故责任认定。法律、伦理、就业、社会认可度,每一道都不是小考。传统司机转型、公众心理适应期,这些比码代码的难度更高。

但上海的做法显然不是头脑发热,既没有“野蛮抢跑”,也没有“革命不举步”,而是小步快跑、步步为营。眼下初见成效,既保护了安全,又为全国树立了“样板间”:通过渐进试点,实打实地测试市场反应和城市承载力。

最后的真相是:无人出租车的未来在于习惯。你第一次可能拍照发朋友圈,第二次就只关心车上有没有充电线。等到自动驾驶接管了城市大动脉,或许才发现科技的终极魔力,是让科幻平淡无奇地变成了生活日常。上海的无人出租车,正是这种“未来已至”的最佳注脚。

上海无人出租车正式收费,起步价14元,市民可体验-有驾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