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级“年轻家用SUV”首选,探岳凭借时尚外观大空间和可靠品质深受25-45岁家庭和自驾游爱好者喜爱,成为实用又有颜值的心头好

说到20万档的SUV,探岳真是一股清流。我前阵子正好陪朋友小李去4S店看车,他29岁,办公室白领,刚结婚有个娃,预算也是20万左右,开口第一句就是:我想买辆能带孩子又别太没劲的车,别给人天天带娃的样子。我一听,这不正是探岳的精准画像么?

探岳的外观,确实挺抓眼球。那X峰峦式的格栅,配上贯穿式腰线,颜值在线不浮夸。小李一眼看上去,说比途观L更年轻,咱也不想开个老气SUV,工作应酬也不尴尬。我心想,这点特征,确实是大众给这车做的一个很准的定位,年轻、实用还得模样好看。

20万级“年轻家用SUV”首选,探岳凭借时尚外观大空间和可靠品质深受25-45岁家庭和自驾游爱好者喜爱,成为实用又有颜值的心头好-有驾

但空间是王道。探岳轴距2.79米,按我手头搜集的样本说,后排成年人坐着翘二郎腿没啥压力(我自己试了,170cm的我都能翘),这对于一个家庭尤其关键。小李当场问我:后备箱真能装下婴儿车和行李箱?头几次我还以为他问的是我脑补的不好使。上次翻相册,我居然翻出了我一张探岳后备箱的照片,里面放着折叠婴儿车和两个大行李箱,三口之家去周末短途旅行ok的。

动力配置上,1.5T和2.0T可选,这个我也得说说我的体感。1.5T版本官方百公里油耗6.7升,在市区上下班通勤,预算算的粗糙点,一周工作5天,每天折腾40公里,算下来油费能节省不少,还挺实在。就是说,如果家里有两小孩和老婆一起出去溜达,1.5T动力真的能撑住,但要是经常带全家自驾游,爬坡或高速加速你会感觉它有点肉,毕竟1.5T就是那种够用但不奢侈的感觉。小李试车的时候还说:我这车没2.0T那个劲,爬坡真的能感觉出来。听这,我就推荐他考虑2.0T四驱,毕竟价格差了也不多。

20万级“年轻家用SUV”首选,探岳凭借时尚外观大空间和可靠品质深受25-45岁家庭和自驾游爱好者喜爱,成为实用又有颜值的心头好-有驾

不过探岳的内饰,我得稍微埋个怨。12寸大屏加10.25寸液晶仪表看着很现代,但硬塑料感还是有,坐后排时,那个凸起的地台设计,带孩子长途坐车的话,估计中间乘客会喊累。小李的妻子当时抱怨:这中间地板高,娃车和乘客都得费心。这也让我疑惑,大众这么多年,怎么在这块没更细致些?不过好在安全配备够用,7个气囊加L2级辅助驾驶,给不少刚上路的新手带了点安全感。

再靠边,我觉得大众的售后网布局才是杀手锏。小李一个月前刹车片磨损提醒,4S点人说,来换,咱这区有十几家网点,不用跑多远。这对于有娃的家庭,省了不少事儿,毕竟后期保养方便,心里踏实。

买探岳的多是年龄25到45岁的群体。25-35岁的年轻家庭看中它颜值和空间,生娃买车压力都在这阶段。小李跟我说:我觉得它就是给咱这种刚起步的家庭量身定做的,性价比实际,脸面也有。传统理解中SUV得大气豪华,但探岳更偏年轻化。30-45岁的中坚力量会更看重它机械素质和耐用性,毕竟德系车的稳定、科技感,一直是中产的刚需。

20万级“年轻家用SUV”首选,探岳凭借时尚外观大空间和可靠品质深受25-45岁家庭和自驾游爱好者喜爱,成为实用又有颜值的心头好-有驾

说个没细想过的猜测(纯属我个人脑补):探岳其实也是大众在20万级SUV市场留给自己抢占年轻客群的一张王牌,毕竟同价位里,探岳性能软硬兼施,要是换成某些小众品牌,即使配置真不少,间接信赖感差点,消费者还是会担心后续维护麻烦。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也脑子转向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前两天和修理工老李聊天时,他提到:探岳其实底盘调校挺用心的,兼顾舒适和韧性,家用不颠簸,乡村路也能扛住,四驱版爬坡路况靠谱,换胎换零件都不贵。这一我特别认同,毕竟几十万的合资SUV,这种底层架构好,后期少折腾才是实打实的省钱。

20万级“年轻家用SUV”首选,探岳凭借时尚外观大空间和可靠品质深受25-45岁家庭和自驾游爱好者喜爱,成为实用又有颜值的心头好-有驾

顺带说说同价位的途岳和奇骏。途岳吧,空间不及探岳,尤其后备箱容量小些,价格相近时选择探岳显得更厚道;奇骏空间够大,但动力和科技配置没探岳那么年轻和时尚,适合更成熟稳重的用户。小李问我:真这么讲,探岳是不是最适合咱这种年轻家庭?我说,硬要比较,这车确实算是性价比和颜值的平衡代表,但每家情况不一样,毕竟变数多。

我算了个粗糙心算,探岳日常油耗加上保养,百公里成本大致在35元左右,比起同级别2.0T合资车型45元以上要划算不少,这点家用党得考虑下。

20万级“年轻家用SUV”首选,探岳凭借时尚外观大空间和可靠品质深受25-45岁家庭和自驾游爱好者喜爱,成为实用又有颜值的心头好-有驾

最后想问问你们,有没有遇到朋友开探岳,实际用车感受到底是买了安心还是有点儿小遗憾?尤其是那个后排地台高的问题,家庭长途旅行时,真得忍得住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