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有人说做生意最怕的是遇到强大的对手,我看未必。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可怕的敌人往往就藏在自己队伍里。
19.2亿的出口额说没就没了,占据80%的市场份额说丢就丢了,这事儿怪谁?怪日本人太厉害?怪越南人不识货?都不是。真正的凶手是贪婪、短视,还有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小心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走在越南街头,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满大街都是摩托车的轰鸣声。早上七八点钟,河内的大街小巷就像开了锅一样,密密麻麻的摩托车大军涌向各个方向。到了2019年的时候,越南全国的摩托车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万辆。啥概念?越南总人口也就9000多万,算下来差不多每两个人就有一辆摩托车。
越南人这么爱骑摩托车是有原因的。越南这个国家地形特别奇怪,整个国土像个拉长的S形,山地和丘陵占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就算是平原地区,道路也修得特别窄,高速公路更是少得可怜。在这种地形条件下,汽车就显得特别不实用。
更要命的是汽车在越南贵得离谱。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加上各种税费,价格能顶普通越南人好几年的收入。政府对汽车征收的税特别重,进口税、消费税、增值税加起来,能让车价翻好几倍。普通老百姓哪买得起?
摩托车就不一样了,便宜、灵活、实用。在胡志明市的小巷子里,摩托车能轻松穿梭,汽车进去就得堵死。农村地区更是离不开摩托车,农民用它拉货、赶集,有时候车后座能驮上百斤的稻谷,车把上还能挂几只活鸡活鸭。
摩托车产业在越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生产制造到销售维修,整个产业链养活了几百万人。2019年那会儿,越南一年能卖出300多万辆摩托车,在全球市场上都算是大户。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开始盯上越南这块肥肉。1995年前后,重庆力帆、济南轻骑、湖南宗申这些企业陆续派人去越南考察市场。当时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基本被日本品牌垄断,本田、雅马哈的车满大街都是。
日本车好是好,就是太贵了。一辆100cc排量的本田摩托车,在越南要卖到2100美元。这个价格对普通越南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中国企业一看,机会来了!同样是100cc的摩托车,中国造的只卖700美元,不到日本车的三分之一。
1999年开始,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越南。销售网点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从大城市到小县城,到处都能看到中国摩托车的招牌。中国企业的销售策略特别接地气,不光卖车,还提供分期付款,首付只要几十美元就能把车骑走。
越南老百姓一算账,买一辆日本车的钱能买三辆中国车,就算中国车质量差点,坏了再买一辆新的都划算。这种想法在当时特别普遍。
到了2002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彻底火了。光是重庆一个地方,对越南的摩托车出口额就达到了3.2亿美元。整个中国摩托车产业对越南的出口总额更是高达19.2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从最开始的几乎为零,一下子飙升到了80%。走在越南街头,十辆摩托车里有八辆是中国造的。
中国摩托车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工厂开足马力生产,订单多得接不过来。那段时间,中国摩托车企业的老板们做梦都能笑醒。
好景不长,中国企业很快就开始内斗了。市场就这么大,谁都想多分一杯羹。价格战就这么打起来了。
重庆力帆先降价,把原来700美元的车降到650美元。济南轻骑一看,马上跟进,降到600美元。湖南宗申不甘示弱,直接降到550美元。你降我也降,谁也不肯让步。到最后,有些型号的摩托车,单车利润竟然只有30元人民币。30元啊!连一顿饭钱都不够。
利润这么低,企业怎么活?只能在成本上动脑筋了。钢材能薄就薄,原来用3毫米厚的钢板,现在改成2毫米。螺丝能省就省,原来用不锈钢的,现在改成普通铁的。油漆能少刷就少刷,原来刷三遍,现在刷一遍就完事。
生产线上的工人被逼着加快速度,原来一天装配50辆车,现在要求装配80辆。质量检查更是形同虚设,只要车能动就行,管它以后会不会出问题。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企业为了搞垮竞争对手,使出了特别损的招数。比如某个品牌的经销商,会偷偷买通对手品牌的配件供应商,让他们提供劣质配件。发到河内的化油器,密封圈故意做得不严实,装上去肯定漏油。发到岘港的螺栓,尺寸故意做错,根本装不上。
还有更损的。有的企业派人去竞争对手的维修点捣乱,冒充顾客找茬,散布谣言说对方的车有问题。甚至有人雇佣当地的小混混,去砸对手的店面,吓跑顾客。
越南消费者很快就发现问题了。刚买的中国摩托车,骑了没几个月就开始出毛病。链条松了,刹车不灵了,发动机异响了。胡志明市那种湿热的天气,车身很快就生锈了。去修理店修车,配件质量参差不齐,今天修好了,明天又坏了。
相比之下,日本车虽然贵,但质量确实好。一辆本田摩托车,正常保养的话,骑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越南人开始后悔了,早知道还不如多花点钱买日本车呢。
2004年前后,越南政府看不下去了。中国摩托车的低价倾销,把越南本土的小摩托车厂全挤垮了。政府决定出手干预。
第一招是提高关税。原来进口摩托车的关税是30%,一下子提高到100%。翻了三倍多!这意味着什么?原来700美元的中国摩托车,加上关税就变成1400美元了,价格优势瞬间消失。
第二招是提高认证门槛。进口摩托车必须通过越南的质量认证,提交一大堆文件,包括产品检测报告、生产资质证明、售后服务承诺等等。稍微有一点不符合要求,整批货就得退回去。
中国的中小摩托车企业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本来利润就薄得跟纸一样,现在关税一提高,根本没钱赚了。仓库里积压的摩托车卖不出去,资金链一断,很多企业只能关门大吉。
日本企业就聪明多了。本田早就在越南建了工厂,雇佣当地工人生产,避开了进口关税。雅马哈虽然也受到影响,但他们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维修中心遍布越南各地,配件供应从来不断货。技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修车技术过硬。
日本企业的广告也铺天盖地。电视上、报纸上、路边的广告牌上,到处都是本田、雅马哈的广告。广告词很简单,就强调两个字:耐用。越南消费者被中国摩托车伤透了心,开始重新信任日本品牌。
到了2006年,日本品牌重新夺回了越南市场的主导权。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2010年只剩下20%,2016年更是跌到了1%。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彻底败了。
时间来到2010年代,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城市里的摩托车太多了,尾气污染严重,河内的天空经常灰蒙蒙的。交通拥堵也越来越严重,上下班高峰期,摩托车堵得水泄不通。
2023年,越南政府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2026年开始,逐步限制燃油摩托车在城市中心区域的使用。电动摩托车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电动摩托车有很多优势。充一次电只要花0.25元人民币,能跑50到70公里,足够日常通勤使用。电池价格也不贵,200到250元一块,能充电400次。算下来,使用成本比燃油摩托车低多了。
目前越南的电动摩托车保有量大约300万辆,相比6000万辆燃油摩托车,市场空间巨大。中国的电动车企业看到了机会,开始重返越南市场。
这次中国企业学聪明了,不再打价格战。雅迪在河内投资2000万元建了工厂,月产能1.2万辆。产品专门针对越南市场做了改进,加装了减震装置,还配备了数字仪表盘,专门应对越南坑坑洼洼的道路。
绿源在兴安省投资了300万美元,建了一条年产5万辆的生产线。工人都要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每辆车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
售后服务也跟上了。在胡志明市和海防等大城市,中国电动车企业开设了专门的维修中心,配件供应充足,保修政策也很完善。出了问题,24小时内就能解决。
越南政府对电动车产业也给予支持。电动车的进口关税下调了,外商投资电动车产业还能享受四年的免税优惠。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两轮车开始抢占日本燃油摩托车的市场份额。越南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价格合理,功能多样,质量也有保证,售后服务到位,这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中国企业终于明白了,做生意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踏踏实实做产品,老老实实做服务。急功近利、相互拆台,最后害的是整个中国品牌的声誉。
结语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起起落落,说到底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短视。市场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好在电动车时代给了中国企业重新来过的机会,这次可别再搞砸了。做生意如做人,诚信和质量永远是立足之本,这个道理,希望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都能记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