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研联合14家单位“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的关键价值

中汽研联合14家单位"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的关键价值

中汽研联合14家单位“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的关键价值-有驾

这是一次摸清家底的大动作

说白了,智能驾驶领域现在就是乱战,各家都在吹牛。华为说自己遥遥领先,小鹏说XNGP天下无敌,特斯拉FSD还在水土不服,普通消费者根本搞不清谁真的厉害。中汽研联合华为、长安汽车、清华大学等14家产学研单位,共同构建全球行业首个"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这真是个大胆的举动。

华为在2025年4月22日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从各种测试数据看,华为的技术确实不错。但问题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时候,每家都在拿自己的数据说事,消费者怎么知道谁说的是真话呢?

金字塔分层很有意思

这个体系把智能驾驶分成三层,满分100分。第一层是"能用",得分范围是0到60分,主要看基础安全,比如能不能识别障碍物,遇到"鬼探头"怎么办,下雨天还能不能正常工作。

第二层是"好用",60到80分,这就要求更高了。不光要安全,还要体验好,比如在城市密集车流中能不能应对自如,上山下坡过隧道都要测一遍。

第三层是"爱用",80到100分,这是最高级别。要求系统做决策时像人一样自然,开起来舒服,乘客坐着放心。

预测结果有点残酷

根据现在的技术水平,我觉得能达到"爱用"标准的车型不会太多。华为ADS 4.0最高可支持高速L3商用,搭载这套系统的问界M9、智界R7这些车,可能有机会冲击90分左右。

小鹏的XNGP算是第二梯队的佼佼者,理想、蔚来的高端车型也在这个水平,估计能拿到60到80分之间。

至于小米SU7,虽然雷军说要对标保时捷,但智驾方面起步确实晚,可能连60分都够呛。特斯拉FSD在国外表现不错,但在国内水土不服明显,上海22公里接管11次这个数据确实不太好看。

终结营销乱象是关键

现在车企最喜欢用"超级算力"、"全场景智驾"这些词忽悠人,听起来很厉害,实际开起来可能经常需要人工接管。这个金字塔体系最大的价值就是用数据说话,什么误判率、接管频率都要量化。

以后买车就简单了,直接看分数。90分以上的肯定是高端货,60分以下的就是L2+水平,价格也要相应调整。车企再想靠营销词汇糊弄人就难了。

中汽研联合14家单位“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的关键价值-有驾

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这套体系不光在国内用,还计划推广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欧洲的Euro NCAP 2026年才计划加入人机交互评价,而中汽研已经搭建好完整的体验量化体系,算是抢占了先发优势。

中国汽研发布了汽车指数十四五研究成果,包括《智能安全技术路线图(2024-2030)》和《绿色健康技术路线图(2024-2030)》,这表明中国在汽车测评标准制定方面正在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

产业链会重新洗牌

有了这个标准,整个智驾产业链都要调整策略。以前大家比拼的是硬件配置,激光雷达多少线、算力芯片多少TOPS,现在要看综合表现。

华为因为全栈技术整合做得好,在拟人化决策方面有优势。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也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路线。传统车企更是压力山大,必须加快智驾技术的升级步伐。

消费者是最大受益者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体系就像买家电时的能效标识一样直观。以后买智驾车型,不用听销售员天花乱坠地介绍,直接看金字塔分级就行。

60分以下的就是基础版,主要满足高速路段的辅助驾驶。80分以上的才是真正的智驾高手,城市复杂路况也能应对。这样一来,消费者心里有数,车企也不敢乱定价。

技术发展的新起点

这个体系建立后,智驾技术的发展方向会更明确。不是盲目堆砌硬件,而是要在安全基础上提升用户体验。

重庆依托中汽研、长安、赛力斯形成的"标准-技术-制造"铁三角,正在加速本地配套率的提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下,标准和技术可以同步迭代,这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

说到底,智能驾驶金字塔体系最大的意义就是让行业回归理性。不再是各家自说自话,而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技术水平。这不仅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为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从国际标准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