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司机变道不打转向灯,并非单一原因,而是驾驶习惯、路况困境、规则约束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具体如下 :
1. 主观上嫌麻烦且存认知偏差:不少司机是单纯懒惰,觉得拨转向灯是多余动作,老司机还易陷入经验主义,自认凭后视镜就能判断安全,新手则常因紧张忙中忘打。同时很多人有错误认知,比如觉得郊区深夜车少、排队转弯时打灯没必要,还有人依赖盲点监测等功能,误以为有技术辅助就无需打灯。
2. 路况中存在无奈的博弈:这是很常见的原因,早晚高峰等拥堵时段,很多司机打灯变道反而会被后车加速顶位不让变道。有实测显示,此时打灯变道成功率远低于不打灯,这种情况多了,司机就被迫选择不打灯找机会变道,形成恶性循环。
3. 驾驶习惯与培训存在缺陷:部分驾校教学重倒车入库等应试项目,没反复强调变道打灯,导致学员拿本后没养成习惯。还有人看到他人不打灯也没被查处,就跟风效仿,慢慢丢掉了打灯的意识,甚至觉得打灯只是做给交警看的。
4. 违规成本过低缺乏约束:依据法规,变道不打灯可处20 - 200元罚款且记1分,但这种行为难被电子眼抓拍,多靠交警现场查处,执法成本高,多数违规行为难以被追责。低惩罚让司机觉得违规风险远小于节省的时间成本,进而更不愿主动打灯。
5. 辅助驾驶引发的依赖:配有L2级辅助驾驶、自动变道等功能的车辆越来越多,司机长期依赖系统完成变道,逐渐弱化了主动打灯的意识。久而久之手动驾驶时,也容易下意识地省略打灯这一关键步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