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呼吁共同抵制水军,别让KPI左右你的购车选择

昨天,雷军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说了句大实话:我们拼技术可以,别拼水军。
小米汽车交付40万台,研发投入57.9亿,团队拉到1800人,结果网上还在吵“车漆薄”“座椅硬”——有些话听着像车主,细看像剧本。他说,这个行业不该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而该是大家一起把路跑宽的赛道。可现实是,还没上路,先被评论淹没了。

雷军呼吁共同抵制水军,别让KPI左右你的购车选择-有驾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想买辆车,打开APP一看,评分4.9,清一色“颜值爆表”“智驾无敌”“提车即巅峰”。点进论坛,又是“性价比之王”“吊打BBA”。可真买了,才发现高速飘、车机卡、空调异响……原来那些“好评”,根本不是人写的,是KPI。

我朋友老张,就在懂车帝上被坑过。他看中一款新势力SUV,页面下全是“激光雷达真灵敏”“自动泊车秒停”。结果提车三个月,辅助驾驶一进地库就罢工。后来他翻到一个不起眼的帖子,车主说:“雷达被泥点糊住就失灵。”他才明白,原来那些“高科技体验”,都发生在洗完车、开在CBD、光线正好、地面干燥的“样板路况”里。

真正的车主,说话都带“灰”。
他们会说“智能座舱反应快,但语音总听错‘打开车窗’”;会说“续航标600,冬天实际跑480”;会说“后排宽敞,就是头枕不能调”。这些话不完美,但踏实。而水军的嘴,永远像刚做完美容——光鲜、紧绷、没皱纹。

雷军说要建“人车家”生态,可如果连“人说的话”都不真,生态再大也是沙上筑塔。
现在有些评论,像极了当年的“淘宝刷单”:同一批人,换头像,复制粘贴“动力猛”“内饰豪华”;有些黑帖更离谱,一张模糊图配文“刹车失灵”,转发上万,事后证明是碰瓷。这不是评价车,是拿情绪当子弹,互相扫射。

所以,下次你看车评,记住三句话:
一看有没有缺点——只夸不批的,多半有剧本;
二看有没有细节——说不清油耗、讲不出路况的,大概率没开过;
三看是不是“熟脸” ——老账号、常更新、有图有视频的,比突然冒出来的“神评”靠谱。

别让别人的KPI,决定你的方向盘。
真想了解一辆车?去车友会蹲一周,看他们吐槽空调滤芯难换、抱怨APP又崩了。那些琐碎的抱怨,才是生活的底色。雷军能造出40万台车,靠的不是热搜,是工程师一页页改的代码。我们选车,也该回归真实——信人,不信稿;信体验,不信话术。

愿你买的不只是四个轮子,更是一段踏实的路。
也愿这个行业的每一条评论,都能对得起方向盘后的那双眼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