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咱今儿聊点啥呢?
就聊聊工信部那份永远充满惊喜的“新车大名单”吧。
每次一发榜,都跟开盲盒似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被“素颜”出镜的会是哪家大神。
这回,聚光灯打在了一位老熟人脸上——东风日产轩逸。
好家伙,这哥们儿像是刚从某个网红流水线上下来,一套“三件套”大整容,差点没认出来。
但你懂的,这年头的汽车圈,早就不是你换张脸就能继续当“渣男”的时代了。
隔壁老王家的比亚迪,价格都快干到论斤卖了;新势力那帮“后浪”们,更是把车里塞得跟个网吧似的。
轩逸这波操作,究竟是老戏骨焕发第二春,还是说……黔驴技穷了?
咱们先从最没劲的地方说起:发动机。
对,你没听错,还是那台能当传家宝的1.·6L自吸发动机,配上那台让你忘了啥叫推背感的CVT变速箱。
这套动力组合,说白了,就像你手机里那个自带的天气预报APP,能用,但也就只是能用。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让你在加油站能昂首挺胸,以及让修理厂老板见着你就摇摇头,感叹生意不好做。
可大哥,时代变了啊。
这就像所有人都用上5G了,你还捧着个诺基亚,自豪地说“我这能砸核桃”。
省油、平顺,这些曾经的“杀手锏”,在如今这个涡轮遍地走、混动不如狗的时代,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日产守着这套“祖传手艺”不放,这份定力,也不知道是该佩服,还是该心疼。
行吧,心脏不给力,那咱就看看这身新“皮囊”。
不得不说,设计师这次是真下刀子了。
以前那个被吐槽了八百遍的V-Motion大嘴,总算是收敛了点,换上了一对L型的大灯,还非得跟格栅扯上关系,硬凑个“贯穿”的热闹。
这前脸,第一眼看过去,居然有点像自家大哥“探陆”。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难道是想说,咱轩逸虽然身子骨弱,但后台硬,上面有人?
更有意思的在侧面。
还记得以前轩逸那个挺有设计感的“悬浮式车顶”吗?
靠的就是C柱那块不起眼的黑色塑料板。
这次,咔嚓一下,没了。
就这么简单粗暴地给抹掉了。
整个车侧瞬间就变得“朴素”了起来,朴素到甚至有点退回十年前的感觉。
这操作,恕我直言,真是没看懂。
难道是觉得之前的设计太浮夸,配不上这颗“与世无争”的发动机?
所以你看,这台新款轩逸,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拧巴劲儿。
它想用一张时髦的脸,去讨好那些喜新厌旧的年轻人;但一脚油门踩下去,那熟悉的“佛系”味道,又会瞬间把你拉回现实。
它就像一个穿着一身潮牌的精神小伙,张嘴却是一句:“同志,开会了。”
最关键的,也是最鸡贼的——内饰呢?
工信部这次是给足了面子,一张图都没放。
这就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是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准备发布会上一鸣惊人?
还是说……压根就没啥变化,怕放出来“见光死”?
要知道,现款那块小屏幕和反应慢半拍的车机,已经快被车主们的口水淹没了。
如果这次里面还是老样子,那日产这波操作,就不是改款了,那叫“刷墙”。
说白了,这台新款轩逸,就是日产在“中年危机”的焦虑下,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
它想变,又不敢大变;想留住老用户,又怕得罪新客户。
结果,就搞出了这么个有点“四不像”的东西。
它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轩逸”这两个字过去十几年积攒下的口碑上。
可问题是,老本,还能吃多久呢?
当隔壁的秦PLUS已经用7.98万的价格,开始在你家楼下循环播放“买到就是赚到”的时候,你这换了张脸的轩逸,打算卖多少钱?
这才是问题的灵魂。
来,评论区聊聊,要是这车还卖11万起,你会不会扭头就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