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政策

◆北京:小客车普通指标可不限次数切换购置燃油车或新能源车
9月8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官网发布提示称,本市支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新能源小客车,在车辆出售或报废后,机动车所有人仍可更新为普通小客车指标,没有次数限制。
点评:不限次油电切换,既能消除购车顾虑又能促进绿色转型。
◆工信部等六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显示,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点评:这有助于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护航行业健康发展。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发布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为此,《工作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多种举措。
点评:以消费扩容为抓手,激活市场多元潜力。
◆工信部就辅助驾驶强制国标征求意见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5日。
点评: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行车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再次筑牢安全底线。
◆商务部:决定成立5家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9月1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成立汽车流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资源回收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服务外包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药品流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流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点评:聚焦汽车、药品等关键领域,以标准为产业转型与监管赋能。
◆房车新国标发布,行车“禁卧”“禁浴”
9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旅居车辆 安全标志和信息符号》推荐性国家标准,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要求旅居车辆在关键区域张贴醒目提示标志,用直观方式帮助使用者规避风险,例如,在床铺旁设置“禁止在行车过程中就寝”标志、在卫生间门口设置“行车过程中请勿沐浴”标志等,提醒使用者避免危险行为。
点评: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旅居车辆驾驶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工信部公开征求意见,汽车门把手强标要来了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该标准旨在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水平。
点评:强标落地将直击门把手安全痛点,避免紧急时刻“有门难出”的安全隐患。
◆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质量专项抽查
在9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王胜利介绍,为遏制部分行业非理性竞争态势,防范可能出现的低价低质风险,首次开展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整车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
点评:新能源整车首迎质量专项抽查,有助于筑牢行业品质防线。
◆商务部等4部门: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9月26日,据商务部官网消息,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以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对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具有车辆识别代码(VIN 码)的其他载人车辆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申报出口资质的企业条件、管理方式、申报程序等依照相关规定执行,海关对出口纯电动乘用车的检验以现行有效的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为准。该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点评:新政将助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出海。
行业走向

◆九三阅兵,多个中国汽车品牌亮相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除了极具威慑力的飞机、坦克和导弹等军事装备外,包括一汽红旗、东风、北京越野、比亚迪、北汽福田、宇通等在内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也得到了一次全方位展示的机会。
点评:与大国重器一同亮相,尽显中国汽车工业硬实力。
◆首次双超2000万辆,汽车产销创新高
9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5年8月汽车产销数据。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8月产销数据表现远超预期,1-8月的产销量首次超过2000万辆。
点评:“两新”政策持续发力,助力产销提升。
◆多家车企表态,积极落实“60天账期”承诺
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呼吁车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不利用大企业优势地位侵害供应商利益。随后,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零跑、小米等17家车企发布声明,表态将积极落实账款支付倡议。
点评:化解账期难题,才能推动汽车供应链实现更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国家能源局:8月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734.8万个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点评:充电设施保有量的不断提升,有助于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与“补电焦虑”。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在蓝天保卫战方面,淘汰高排放车辆全国近2000万辆。
点评:淘汰高排放车辆,有助于守护公众健康,并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金融监管总局:“十四五”以来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
9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金融监管总局还搭建了新能源车“车险好投保”平台,推动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目前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
点评:推动新能源车“愿保尽保”,有助于护航汽车消费升级。
国际风云

◆现代汽车爆发罢工,要求上4.5天班并涨工资
9月3日-5日,现代汽车工会在蔚山、全州、牙山等地的多家工厂发起部分罢工。工会提出了多项诉求,包括将每周工作时间从5天改为4.5天、每月基本工资提高14.1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25元)等。
点评:现代罢工背后,折射出劳工对“薪”“闲”的双重诉求与车企转型压力的正面碰撞。
◆2025年慕尼黑车展举行,大量中国企业参展
9月8日,2025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拉开帷幕,并于9日-14日面向公众开放。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参展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今年超过百家,涵盖整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领域。
点评:从整车到智驾,中国产业出海已从产品升级为生态。
◆采埃孚现任董事长兼CEO柯皓哲将提前下台
9月11日,采埃孚官宣,现任董事长兼CEO柯皓哲(Holger Klein)将于9月30日提前结束任期,离开董事会。继任者为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负责人马蒂亚斯•米德莱希。
点评:面对巨债缠身、财务指标恶化,采埃孚选择更换掌舵者。
◆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9月18日,英伟达宣布,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共计将获持2.15亿股,约占英特尔总股本的4.91%。在此之前,美国政府、软银集团也入股英特尔。
点评: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联动,或将重塑AI算力格局。
◆保时捷产品战略重大调整,内燃机车型将延长生命周期
9月19日,保时捷发布声明,将重新转向内燃机车型,包括混合动力车,同时暂停即将推出的电动车型。其中,原计划推出的一款纯电超豪华SUV在上市初期将仅提供燃油版及插混版本;Panamera、卡宴等现有车型的燃油版及插混版生命周期将延长。
点评:面对销量及利润下滑,保时捷决定继续通过内燃机车型“回血”。
◆美国正式公告:实施美欧贸易协议,征收欧盟汽车15%关税
9月24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正式公告,实施美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确认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收15%的关税。此外,文件还列出了对某些药物化合物、飞机零部件及其他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点评: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将给欧洲汽车业带来严重冲击。
企业动态

◆投资近20亿,中汽中心又一大型基地落户天津
9月12日,中汽中心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正式官宣成立。该基地计划投资近20亿元,规划用地140余亩,建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信息安全、车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36个先进试验室。新基地将于2028年建成。
点评:新基地将补全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滴滴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14%
9月13日,滴滴出行在开放日活动上公布了一项关键数据: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14%。抽成是网约车平台向司机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也是平台主要盈利来源。滴滴曾在2018年和2021年披露过抽成比例,分别为19%和20.9%。
点评:抽成比例变化,折射出平台从扩张期到规模化运营的盈利探索。
◆禾赛科技港股上市,拿下激光雷达最大IPO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在不算额外增发部分的情况下,禾赛科技本次IPO募资总额超41.6亿港元,是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
点评:双资本平台加持,有助于增强禾赛科技的抗风险与发展韧性。
◆丰田中国回应销售渠道调整为“单城单店”
9月24日,针对有关“销售渠道调整为部分区域‘单城单店’”的消息,丰田中国表示,一个城市仅保留一家丰田合资品牌4S店,不仅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公司从效率、环保等角度来考虑的,“目前仅是一种尝试”。
点评:这项试点,是渠道萎缩下降本增效的一种理性试探。
◆奇瑞港股上市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9973。此前披露的认购结果显示,公司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定价,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2025年以来最大车企IPO。
点评:从2004年首次尝试IPO,历经21年,七次冲击资本市场,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赛力斯发行H股获证监会备案
9月25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根据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据悉,赛力斯于今年3月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4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点评:获中国证监会备案,赛力斯赴港上市迈出重要一步。
博世追加裁员1.3万人!
增程式论战,关乎汽车产业走向
文:张冬梅 编辑:薛亚培 版式:刘晓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