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遇雷电天关窗避险,这细节很多人忽略了
前几天回老家,路上碰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那会儿刚过立秋,天色还亮着,可乌云压得低低的,像锅底扣下来一样。前挡风玻璃被雨点砸得啪啪响,我本能地打了双闪减速。这时候副驾驶的表弟伸手就想摇下窗透口气,被我一巴掌拍回去——这事儿以前听修理厂老马说过,“雷劈的时候你开窗,那就是给自己找事。”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车在这种天气里,本身就是个天然的“法拉第笼”。金属外壳能把电流引过去,不会直接伤到里面的人。但有个前提——车门、车窗都得关严实。我见过一次事故,就是有人嫌闷开了条缝,结果附近高压线被击中后电弧窜进来,把仪表台上的导航烧成黑屏。那司机后来逢人就说,比起闷出汗,被吓出冷汗更难受。
我当时是这么处理的:速度降到四十多码(别问为什么是这个数,是习惯),雾灯和危险报警灯全开,然后慢慢靠近一个服务区躲进去。如果真没地方停,就找空旷又不靠大树、不挨广告牌的位置停车拉手刹。有些新款SUV带自动驻车,但老马总念叨一句,“关键时候还是机械手刹踏实”,这话听着土,可真有道理。
顺便插一句,那天蚂蚁庄园出的题也挺应景——“驾车出行遭遇雷电天气哪种做法正确?”答案正是“关闭车窗躲在车内”。另一道关于塞加羚羊特征的题,我也是猜出来的:膨大的鼻子。这玩意儿看照片挺逗,好像戴了个呼吸面罩似的。
对了,还有几个细节容易被忽视,比如手机最好调飞行模式,不要边等雨停边打电话;收音机、导航这些电子设备先关掉,有些车型虽然标配防浪涌保护,但师傅们都知道,一旦闪电击中附近变压器,那瞬间冲击力不是小保险丝能拦住的。如果衣服已经湿透,就别倚着门框或扶手站,因为潮湿会让身体导电性增加,这可是物理课本上写明白的事儿,只不过平时没人当回事罢了。
等雨小了一点再上路,我发现隔壁停车位的大哥居然撑伞站在外面抽烟,还笑我谨慎。我没吭声,只记起修理厂墙上贴的一句话:“安全都是麻烦换来的。”那把伞布满水珠,在昏黄灯光下反光刺眼,看着心里直发凉……后来他走的时候,还朝我摆摆手,说下次喝酒叫他。我想啊,下次还是晴天见吧,这种鬼天气可折腾不起。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