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回被召回的车型还挺全乎,涵盖了2021到2024款的日产Rogue(咱们这儿叫奇骏)、2019到2020款的天籁Altima,还有英菲尼迪的QX50和QX55。这么多车,共同点就是都装了一款叫VC-Turbo的发动机,有1.5升三缸的和2.0升四缸的两种。
这VC-Turbo发动机,当年日产可是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可变压缩比,听着就高大上,说它能像变形金刚一样,根据需要调整压缩比,既省油又有劲。听着是挺美,但现实呢?这次召回的原因就来了,日产发现这款发动机的轴承,在制造上可能有点小瑕疵,这个小瑕疵可了不得,可能导致轴承出故障,严重的话,发动机直接“趴窝”。想想看,要是跑在路上,特别是高速上,发动机突然没劲儿了,那得多吓人?
不过啊,日产这回的处理方式也挺“讲究”,没说一刀切给所有车都换发动机。他们的流程是:先把车开到4S店,技师会像个侦探一样,把油底壳拆了,仔细检查里面有没有金属碎屑。这一查,就分两种情况了:
这处理方式,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开盲盒”?检查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心里能不悬着吗?尤其是那些开着三缸奇骏的车主,之前就因为三缸机的抖动问题闹过不愉快,现在又摊上发动机轴承的事,心里能好受吗?来回跑4S店检查,万一真查出问题,还得排队等发动机,这一折腾,没个十天半个月的解决不了。
更让人生气的是,这VC-Turbo发动机,当初宣传的时候,说得那么神,什么省油效果拔群。结果呢?不少车主实测下来,油耗跟同级别的普通涡轮增压发动机比,也就能省那么一点点,甚至有些情况下还不如人家。动力表现也并没有特别突出。你想想,花了差不多的钱,买个新技术,结果呢?省油没省多少,动力没多强,现在还得担心发动机出问题,这心里能平衡吗?
这次召回,对日产来说,绝对是打脸打得啪啪响。为了研发这款VC-Turbo发动机,据说投入了上百亿美金,结果呢?成了砸自己招牌的“累赘”。看看隔壁的丰田,混动技术做得风生水起,省油又省心,口碑那是杠杠的。日产呢?还在为六七年前搞出来的发动机问题焦头烂额。
现在整个汽车行业,电动化的浪潮来得那么猛,传统内燃机已经是“夕阳产业”了。日产还在内燃机上搞这么复杂的技术创新,是不是有点“刻舟求剑”了?技术是得创新,但得看准方向啊。内燃机时代都快结束了,你还在这里“精雕细琢”,搞一堆复杂机构,结果可靠性出问题,消费者能买账吗?
看看特斯拉,电机出问题了,OTA远程升级一下,可能就解决了,多方便。日产这边呢?发动机出问题,得把车拖进4S店,拆东拆西,修个十天半个月的,这效率,这体验,怎么比?
这次召回事件,不仅仅是日产要赔钱,更重要的是,它动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花大价钱买了你的“黑科技”,结果成了“实验品”,这谁还敢再信你?技术路线要是走偏了,那可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多少召回都难以挽回口碑了。
所以啊,对于日产这次在美国的大规模召回,咱们国内的车主也得提高警惕了。虽然日产官方还没正式宣布中国市场的召回计划,但已经有车主开始自行检查车辆了。一些4S店也搞起了“免费检测”活动,虽然没明说,但那意思你懂的。有些精明的车主已经开始考虑转卖自己的问题车型了,毕竟二手车市场对这种有潜在隐患的车,接受度可不高,价格那是“蹭蹭”往下掉。
维修成本也是个巨大的问题。有车主算过账,如果真需要更换发动机,费用可能就要上万元,甚至更高。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换发动机得花两三万,而自己那辆车现在可能也就值个十来万,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是硬着头皮修,还是忍痛换车?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选择。
归根结底,这次日产的召回事件,给所有汽车制造商提了个醒:技术再炫,可靠性才是王道。消费者买车子,图的是个放心、省心。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技术领先”,搞出一些华而不实、可靠性堪忧的东西,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而消费者一旦失去了信任,那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日产,这次可是把技术激进带来的风险,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希望他们能吸取教训,在未来的技术道路上,能更脚踏实地一些,别再让消费者当“小白鼠”了。不然的话,就算你有再多“黑科技”,恐怕也难以赢得市场的青睐了。对于这次召回事件,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