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打死不做增程?为啥传统车企技术路线跟新势力截然不同?

在高速巡航时瞥见电量不足的焦虑,或是穿梭于城市拥堵路段时对油耗的敏感——这些真实存在的驾驶痛点,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的技术版图。当长城汽车高管在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表示“聚焦混联技术路线”时,一场关于驱动技术的深层次讨论也随之浮出水面:为何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在动力方案的选择上呈现出鲜明分野?这场技术博弈的背后,恰恰是产业经验、用户需求与工程智慧的精彩碰撞。

一、技术本质的差异:一张架构图里的乾坤

拆解动力架构会发现,增程式与插电混动(PHEV)如同同根生长的技术枝干。核心差异聚焦于能量的传递路径:

- 增程式:发动机扮演“专职发电机”角色(串联模式),电力是驱动车轮的唯一来源。能量需经历“燃油→发电→电池→电机”的转换链条。

- 插电混动:在增程基础上解锁了发动机直驱能力(并联模式)。当车辆进入中高速巡航状态,动力系统可智能切换为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规避电能转换损耗。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为啥传统车企技术路线跟新势力截然不同?-有驾

这种看似细微的差异,实则是决定能耗效率的关键阀门。长城汽车技术团队对此有个精妙比喻:增程式如同具备“洗涤+甩干”功能的洗衣机,而Hi4智能混联系统则是增加了“烘干”模块的全能机型——后者通过模式拓展,实现了场景覆盖的跃升。

二、技术路线的抉择:车企基因决定战略方向

驱动技术分野的背后,映射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完全不同的资源禀赋:

传统车企的优势发力点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为啥传统车企技术路线跟新势力截然不同?-有驾

- 动力耦合技术积淀: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调校需要十年以上技术积累。像长城这类拥有垂直供应链的企业,可将燃油时代积累的传动技术无缝迁移至混动系统。

- 全工况效率优化:通过直驱模式,发动机在高速巡航时保持高效运转区间。实测数据显示,Hi4系统在80km/h匀速工况下,能量传递路径比增程缩短67%,油耗降低13%。

- 成本控制艺术:依托成熟的动力总成产业链,传统车企能以更优成本实现多模式驱动。例如Hi4-T越野混动系统,通过精密的行星齿轮结构,在保证四驱性能的同时控制价格增幅。

新势力企业的创新突破点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为啥传统车企技术路线跟新势力截然不同?-有驾

-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增程式结构大幅降低了开发复杂度。省略变速箱匹配环节,使新车研发周期压缩30%以上,这对需要快速投放产品的企业至关重要。

- 用户体验优先策略:200km+纯电续航配合增程器,让用户在日常通勤中完全摆脱油耗焦虑。数据显示,增程车用户充电频率达每周3.5次,纯电行驶占比超80%。

- 智能化协同创新:简化机械结构后,企业资源可倾斜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差异化赛道,形成独特产品标签。

三、技术进化的里程碑:Hi4如何重构混动体验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为啥传统车企技术路线跟新势力截然不同?-有驾

长城Hi4技术体系的推出,标志着混动技术进入“场景智能化”新阶段。其核心突破在于三大重构:

1. 驱动模式重构:纯电/串联/并联/直驱四模智能切换,系统通过导航数据预判路况,在驶入高速前自动保持电池电量。

2. 四驱体验重构:双电机分布式布局取代传统机械四驱,重量减轻35kg,却能在100毫秒内实现扭矩再分配。沙漠脱困测试中,Hi4-T车型单轮着地仍可输出3000N·m扭矩。

3. 能耗控制重构:创新性的双挡DHT结构,使发动机在爬坡时依然维持高效区间。对比测试显示,满载爬坡工况油耗较增程式低18%,动力响应快0.8秒。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为啥传统车企技术路线跟新势力截然不同?-有驾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实实在在的用户价值。在横跨3000公里的长途测试中,搭载Hi4的坦克400在馈电状态全程油耗稳定在5.4L/100km,较同级增程车型节油25%。

四、消费者的选择密码:场景决定最优解

技术路线之争最终要回归用户场景:

- 都市通勤族:增程车型200km纯电续航完美覆盖日常半径,利用晚间谷电充电,每公里成本可低至0.1元。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为啥传统车企技术路线跟新势力截然不同?-有驾

- 高速常旅客:插混直驱优势在高速公路凸显。以120km/h巡航为例,混联系统比增程省油约2L/100km,折算每百公里节省16元。

- 越野爱好者:Hi4-T系统通过智能扭矩分配,在炮弹坑路面单轮脱困力提升140%,同时保持5.5L/100km综合油耗。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路线正在加速融合。部分新势力开始探索增程+直驱的混合架构,而传统车企也持续优化纯电续航。正如某车企技术负责人所言:“未来不会有绝对的技术路线胜出,只有最适配用户场景的方案。”

写在最后

当我们在选择汽车技术时,本质上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那些翻越雪山的稳健四驱,穿梭都市的静谧电驱,或是飞驰高速的经济直驱,背后都是工程师们对效率与体验的极致平衡。技术路线的多元化恰是行业成熟的标志,正如燃油与电动将长期共存,增程与混联也将在各自优势领域持续进化——毕竟推动行业进步的,永远是消费者脚下真实的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