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九月份的中国车圈,与其说是新车发布会,不如说是一场大型的集体行为艺术,主题就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一帮车企跟约好了似的,集体打了鸡血,嗷嗷叫着往一个叫“大六座SUV”的坑里跳。什么吉利、问界、腾势,甚至连特斯拉都搞个特供版来凑热闹。这阵仗,搞得好像明天五座车就要被强制报废了一样。
所以,这真的是什么“大六座时代”来了?别闹了,朋友们。这不叫时代,这叫急眼了,不装了,摊牌了。这叫修仙小说里的末法时代,灵气没了,大家只能开始互相吞噬,看谁能炼成最后一个蛊王。
数据这玩意儿,有时候特别会骗人。说什么上半年中大型SUV销量猛增,六座占七成。这听起来很牛逼,对吧?但你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吗?是因为车企们都在疯狂推六座,你可选的五座都快没了,数据当然好看了。这就像突然满大街只卖麻辣烫了,然后你得出结论,说今年麻辣烫是餐饮界顶流。这不废话么。
核心就一个:原来的战场打不下去了。10到20万这个区间,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是绞肉机。每卖一辆车,利润比刀片还薄,车企老板们的心态估计天天都在渡劫。怎么办?往上走啊。高端MPV?那玩意儿太商务了,开出去跟个专职司机似的,中年男人最后的倔强不允许。于是,25到45万这个价格带的大六座SUV,就成了所有人的救命稻草,一个看起来很美的“避难所”。
你看九月这几个“演员”,个个都带着剧本来的。
第一个上场的是吉利银河M9,这家伙就是个典型的掀桌子型选手。当别人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看的时候,他直接揣着炸药包来了。17万多起售,五米二的车长,三百米的轴距,还给你雷神电混和激光雷达。这操作翻译过来就是:“价格我先卷死,配置我再卷死,我活不成,你们谁也别想站着。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已经不是竞争了,这是自爆卡车冲进了敌方水晶,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文明。
然后是全新问界M7,这位更是重量级。问界的核心从来不是车,你得明白,它是一个大型的、会跑的华为手机配件。买M7的人,本质上买的是鸿蒙座舱和华为智驾这个“电子义父”。你以为你在开车?不,是遥遥领先在替你开,它让你往东你绝不敢往西,因为你信它。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提供大五座和“享六座”,这叫什么?这叫精准,知道自己的用户要什么,就是要那种“我全都要”的科技感和精神满足感,至于车本身,那是个载体,不重要。
接着是腾势N8L,比亚迪的高端梦。这位选手就比较有意思了,它的定位叫“大六座安全豪华SUV”。看见没,把所有好词儿都堆上了,生怕你不知道它想干嘛。三联屏、车载冰箱,这些东西现在已经不是豪华配置了,是基础操作,是出门跟人打招呼的基本礼仪。腾势的核心焦虑在于,它怎么证明自己比那个带“B”字的标更豪华。讲真,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破车的中年人,觉得豪华这东西很玄学。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标本身,你技术再牛,能牛过一百多年的品牌玄学?腾势要走的路,是修炼,是渡劫,是让大家相信,它的“豪华”不只是冰箱里塞满可乐。
最后是特斯拉Model Y L,一条搅动鱼塘的鲶鱼。马斯克这人精明就精明在,他知道中国人喜欢什么——大。所以他搞了个加长特供版,33万起。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什么第二排舒不舒服,第三排能不能坐狗,这纯属对牛弹琴。人家买的是“未来感”,是硅谷精神图腾,是马斯克的火星压缩饼干。就算这车悬挂硬得像块钢板,开起来像坐拖拉机,但能过,就是能过。因为信仰能抚平一切颠簸,这是一种高级的金钟罩铁布衫。
那为什么偏偏是现在?为什么大家突然都悟了,开始卷六座?
原因很骨感。第一,二胎三胎家庭是多了,但这里面有个陷阱。我问你,你一年365天,有几天是需要六个人同时出门长途的?五次?十次?为了这极少数的场景,你就要忍受一辆巨大无比的SUV,在市中心的停车场里表演乾坤大挪移,每天通勤多花一倍的电费或油费。这买的不是便利,是活生生的焦虑。说起来,上次我全家出门,我爸非要在后"后备箱"这块海绵里塞两个大西瓜,搞得我一路都在担心急刹车会不会触发什么奇怪的隐藏功能。
第二,所谓技术成熟了,800V、5C超充。诶,是是是,技术是好了。但决定你充电速度的,从来不是实验室数据,而是你家小区那个恨不得给电线杆都上锁的物业大爷。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牛,能算得过中国特色路况的人心鬼蜮?别天真了。
所以说到底,这波大六座热潮,本质上是一场车企们自导自演的“向上逃窜”。在低端市场被卷到心态爆炸之后,集体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看似美好的新大陆。我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他们可能没想那么复杂,就是单纯觉得车做大点,就能名正言顺地多卖五万块钱。
接下来的戏码会更有趣。当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成了标配,大家还能拼什么?拼真正的智能,不是那种只会说“机你太美”的智障语音助手,而是真的能让你在堵车时放心刷手机的“电子义父”。拼空间魔法,怎么在保证第三排不是狗座的同时,后备箱还能塞下全家的行李和两个西瓜。这极度考验车企的“空间压缩”道法。
最关键的,还是拼成本。大家都在降价,都在掀桌子,你怎么在保持高端体验的同时,还能把价格打下来?这背后打的不是营销战,是供应链的闪电战,是技术自研的阵地战。
所以,朋友们,别被“大六座时代”这种花里胡哨的词给忽悠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序幕,这只是上一场血战打累了,中场休息时换了个更华丽的场地,准备开始下一轮更残酷的贴身肉搏而已。就问你怕不怕?反正车企们已经抖起来了。而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唯一要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看他们怎么继续整活儿,顺便捂好自己的钱包,别被那些表演性人格给带偏了。毕竟,真相只有一个:男人总想买个大玩具,“为家庭”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体面、也是唯一的借口。不服憋着。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